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

关键词:北宋 词 政治 抒情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文人的政治生活,国家的政治状况,历来是文学表现的重要题材领域。本文讨论北宋词政治抒情问题,绪论部分,界定研究对象,探讨论题研究的学术价值,说明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部分则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第一章,讨论北宋词政治抒情的历史渊源、文学传统问题。认为:宋前文学关心政治、反映政治,进而被政治所推动、挤压的生存处境,是其存在的客观状态,也是它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文学作品反映政治思想、抒发政治情怀是一条剪不断的红线。无论诗歌、散文还是词,宋前文学既为北宋词政治抒情树立了抒情传统,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抒情精神、抒情内容、表现手法等可资借鉴的材料。
第二章,讨论北宋词政治抒情的时代背景。认为:北宋时代随文人参政意识的提升,其专制政治危机有逐步加深趋势,主要表现即为党争政治的常态化与恶化。北宋党争历时长、起伏大、涉及面广,党争伴随文祸,致文人仕途坎坷、命运多厄,绝大多数文人都有多次被贬的经历。黄庭坚贬宜州之心态可说明文人遭遇政治打击后的情形。党争政治所造成得包括词人在内大批文人之仕宦沉浮,从根本上影响着词作者关于词体文学抒情功能的重新认识。以“苏黄”为代表的北宋词人“以诗为词”观念的产生,即与词人政治遭遇有密切关系。这些既是北宋词政治抒情的重要背景,也是北宋词走政治抒情之路的必然结果。
第三章至第五章,依据北宋词政治抒情发展的起步、鼎盛及衰落三个阶段,讨论其政治抒情的主要内容。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第一个阶段,以范仲淹、欧阳修、柳永等的创作为代表。范仲淹词量虽不多,然它反映作者功业难建之悲愁,表达词人处政治漩涡、屡蒙患难的矛盾心态等,却甚为到位;欧阳修词中有其政治活动引起的情绪波动、思想变化及政治感喟在;柳永词政治抒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都市经济繁荣、社会承平之状的描绘,表达于升平时代讴歌之情。一是表达仕宦追求中的悲愁及对政治功名的失望、绝望乃至拒斥心情。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第二个阶段,以苏轼、王安石、秦观、黄庭坚、晁补之、陈师道等人的创作为代表。苏词反映了作者政治失意的慨叹,向政治之外游离的情绪,及政治浮沉中的旷达与安详态度;王安石词中有忧国情怀与君臣遇合思想,也有他的政治操守在,而反映罢相的失落亦为其词抒情之重要方面;秦观词则抒发了作者入仕的渴望、仕宦的悲愁、贬谪后的痛苦与凄凉感受;黄庭坚词从政治抒情角度看,主要表达了他建功立业的信念及政治贬谪后的抗争与悲凉情绪;晁补之词政治抒情主要特点在于表达仕宦不遇的悲慨之音、沉咽之响;陈师道词政治抒情主要体现于两方面:其一,表达规避政治风浪,远离政坛纠葛思想;其二,谀颂当代政治升平及政治人物;此外,本部分还涉及了贺铸、舒亶等词人的政治抒情问题。北宋词政治抒情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后,内容极大丰富、抒情深广度明显增强,以题材言,贬谪词成为创作主流;以抒情性质言,反映宦海沉浮复杂感受,抒发政治沉沦的悲慨与愁绪是主导方面,故此期亦为北宋词政治抒情的高涨期。
北宋词政治抒情的第三个阶段,以周邦彦、晁端礼等的创作为代表。周词政治抒情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仕途沉沦的悲叹,二是反映政治上无有奥援的“孤苦”,三是流露政治悲观心理。而以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的大晟词人如晁端礼、万俟咏、晁冲之,及未曾任职大晟府的词人如毛滂、王安中等的政治谀颂词,则更显出此期词体文学政治抒情性质转变及整体上走向衰落的趋势。
第六章,讨论北宋词政治抒情的艺术实现问题。首先,讨论了北宋词政治抒情题材的多样化。咏物、咏史、颂政、隐逸、羁旅等题材类型可反映北宋词人实现政治抒情的选材趋向;其次,讨论意象选择问题。北宋词政治抒情中存在抒情意象类化特色,如长安意象、春归意象等多被词人用作政治抒情的重要手段;第三,以艺术表现形式论,比兴、次韵、铺叙、对比等则是词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第七章,讨论北宋词政治抒情的后代影响。北宋词影响后代,主要体现在抒情精神、抒情手法、题材选用等方面。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个是以姜夔为例,讨论了北宋词政治抒情对南宋词人的影响,一个是以北方金代词人对苏轼的接受为例,讨论了北宋词政治抒情对金朝词人的影响。
第八章,就北宋词政治抒情的作品个案展开讨论。主要讨论了苏轼、黄庭坚等词人14首作品。认为,苏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抒情实质是希望朝廷抛弃前嫌重新重用自己;苏轼徐州作《浣溪沙》五首是作者长期落拓于地方任上政治不得志的产物;苏轼《渔父》四首,既以政治悲悯为主题,更是作者贬谪黄州后生活状况与心态的实录;苏轼《蝶恋花·春景》反映的是作者政治上的“行人”心态;黄庭坚、黄大临兄弟所作三首《青玉案》词,既是当事人遭遇贬谪的产物,更有深刻的政治抒情背景与内容。
全文包括绪论及正文八章,共计四十六万余字。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