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两汉谣谚的文化学考察

关键词:两汉时期,谣谚,文化功能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谣谚是汉代文献中流行的一种语言文化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料价值。谣通常是指民间和社会上流行的具有韵脚的简短语句,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谚语是广泛流行于社会的定型语句,一般是劳动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谣谚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两个概念的结合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时期的谣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舆论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考察两汉谣谚。
本文内容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重在说明谣谚作为一种世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第二部分:谣谚概念的界定。历代学者对于谣谚的认识不尽相同,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从文化史的角度讲,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进行历史研究。
第三部分:两汉谣谚的分类研究。通过对两汉谣谚的系统分类,我们可以发现,两汉时期谣谚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活动、经济状况、文化发展、社会风俗、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两汉谣谚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谣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两汉时期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汉政府在继承上古采诗制度的基础上设立汉乐府,采集民间歌谣,并且推行以“品行荐举”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和“举谣言”的官吏评价体制,以及谶纬思潮的盛行,这些使得谣谚成为两汉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
第五部分:两汉谣谚的社会文化功能。谣谚不仅成为民众的话语形式,实现了民众的社会表达,社会精英也掌握了这一舆论工具,并且对谣谚的舆论功能谙熟于心,引导舆论,操控民众,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观念。不论是对于民众还是社会精英,谣谚在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一定的文化功能。通过谣谚的流传,两汉时的道德观念得到加强,民众的知识经验得到继承。
第六部分:谣谚对后世文化的影响。谣谚这种起于民间的文学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世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世兴盛的五言诗、七言诗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汉初年兴起的品评之风,带来了品评式谣谚的兴盛,经东汉末年党人和宦官集团的相互标榜、互相激励的浪潮达至鼎盛。品评之风不仅盛行于东汉,而且横扫魏晋南北朝,这不仅影响了后世谣谚的风尚,同时也促进了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建立。两汉时谣谚形式基本上固定,后世谣谚大多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时至今天我们社会中还广泛流传着谣谚这一文化形式。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