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渗透,策略
● 参考解析
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科学精神,其作用是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与追求科学的精神,从而赋予人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文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其作用是使学生获取对自我的理解和认识,使之有效把握人生的意义并实现其价值,明确个体自我对群体、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个体与群体组织、社会、自然及与自己心理(精神)的关系,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和谐统一、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实现的认识能力,由此提升人的人格品质。两种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由于功利主义使得我们形成了只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的造成了科学与人文间的疏远和隔绝。在专才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与之相应,文科学生又普遍缺少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从而造成“单向度”的发展。要找回失落的人文性,彰显被遮蔽的人性,重塑中学人文精神,就必须重构中学人文教育,推进我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
正因为如此,在推进我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时,首先应解决的是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将两者结合是有必要的;其次,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是可行的;再者,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又是科学教育的主要学科的物理学,挖掘其所内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以及解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从历史学、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比了中西方教育的发展里程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论证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期刊、文献、杂志等的查阅,界定并阐述了人文、人文主义、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等概念,对比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间的异同;通过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梳理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两者结合的思路;从人的主体结构与知识形态两个视角,论证了在高中教育阶段,在中学物理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紧迫性与可行性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几种基本策略:
1.从教材和学科特点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生活、实验或从理论角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逻辑矛盾,该问题的社会意义、历史上的社会背景及它对人类自然、环境的作用等内容交叉展开培养学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2.在教学模式上,确立学生主体的人文主义教学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选择性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要由过去面向结论的学习模式,转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模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3.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以物理教师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知识,而且要以自身的行动去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5.发挥科学史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物理学史作为一门历史科学, 它以人类与物理世界对话的历史为研究对象, 融合了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文史哲的多学科知识, 是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发挥出独特的功能, 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