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弹性课程模体研究——后现代课程理论的实践转向

关键词:弹性,课程,模体,后现代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想已经渗透在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的诸多研究之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很多理念也带有非常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后现代课程理论从其发轫至今,其自身的优越性和超越性虽已逐渐体现,但是纵观有关后现代课程理论研究的现状,仍不难发现,我国后现代课程理论研究依然没有针对实践问题的深入性探讨,而后现代课程理论只有走向实践才能体现和突现自身的优越性、超越性、合理性和有用性,才能使后现代课程的意义得以表现。本文就是从课程实践的可能方式——弹性课程模体,来试图实现后现代课程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
传统课程模式已经牢牢扎根于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模式的弊端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显露,因此,高呼“改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如何改变”犹如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有很多个“选项”,但却还没有“标准答案”。本文试图以新的课程范式——弹性课程模体,给这道选择题添加一个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答案。
非弹性课程知识观实质上是在现代知识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知识观是以唯科学精神为主导的实证主义知识观,是缺失完整意义的知识观,知识的真实意义“缩水”了、缺失了。我们现有的学校知识长久以来实质上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知识观在教育中的缩影,学校课程的设定,在表面上看起来具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和物质利益,抹煞了知识本身的意义和获取知识这一行为过程的真正意义,现代学校课程知识面临着意义危机。弹性课程以后现代的知识观为基础,对现代的批判不仅是表面的,也渗入到了意义的层面。这种知识观和现代知识观具有很大的不同,并且能够弥补现代知识观的意义缺失,因而在后现代课程知识观引领下的后现代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够为解决课程知识意义危机提供有效的出路。
弹性课程通过“将学生从课桌解放出来”以及“把课程要素置于复杂关系网络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在多样智能普遍发展基础上形成自我实现目标,最终实现其自主的独特性发展。弹性课程的实施是创生取向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崭新的关系——反思性主体间关系。弹性课程实施的基本结构呈现为“基本课程+拓展性课程”,基本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地位同等重要,并不因为是核心课程就显得比其他课程重要,拓展性课程不仅重要,还是学生独特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弹性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有非常大的区别,两种完全不同的课程模式是不可能共享相同的课程制度的,因此,弹性课程的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制度作保障。同时,弹性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也与传统课程评价体系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弹性课程抛弃了对学生人为的、外在的、片面的、抽象的评价,其本质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描述和记录,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文从弹性课程模体的基本概念谈起,对相关的基本概念(弹性、模体、弹性课程、非弹性课程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界定,将文章的基本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以及话语民主理论)作以简单的介绍和分析,并为后续论文的阐述作以铺垫。然后,从课程研究的基本领域出发,分别对弹性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核心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系统地阐述和分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