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化学发光分析,流动注射技术,人工合成色素
● 参考解析
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种。人工合成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方法而制成的。与天然色素相比较,人工合成色素具有价格便宜、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等特点,已被作为着色剂而广泛使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等行业。由于大多数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有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以及致癌作用等潜在的危害性,因而在食品加工中常被限制或限量添加。
本文包括综述和研究报告。
在综述部分,本文对近五年来化学发光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在研究报告部分,研究了三种人工合成色素,赤藓红、苋菜红和亮丽春红5R,在不同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行为,发现了N-氯代丁二酰亚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赤藓红化学发光体系、N-溴代丁二酰亚胺-二氯荧光素-苋菜红化学发光体系和鲁米诺-过氧化氢-苋菜红/亮丽春红5R化学发光体系,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测定赤藓红、苋菜红和亮丽春红5R的化学发光新方法。本文同时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简单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一、胶束敏化化学发光法测定赤藓红
研究发现,N-氯代丁二酰亚胺在碱性条件下可氧化赤藓红产生弱的化学发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的存在对这一反应的化学发光信号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发现,结合流动注射技术,考察了影响化学发光反应的各种因素,建立了测定赤藓红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赤藓红浓度在1.0×10-7~1.0×10-5 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具有线性关系。该方法测定赤藓红的检出限为3×10-8 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7%
(1.0×10-6 g/mL赤藓红溶液,n=11)。该方法已用于糖果中赤藓红含量的测定。
二、能量转移化学发光法测定苋菜红
研究发现,在碱性条件下,N-溴代丁二酰亚胺氧化苋菜红伴随弱的化学发光信号,二氯荧光素的存在可以显著增强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基于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对影响化学发光反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考察,建立了测定苋菜红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测定苋菜红的线性范围为2.0×10-8~8.0×10-7 g/mL,检出限为8×10-9 g/mL。对浓度为1.0×10-7 g/mL苋菜红溶液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1%。
三、增强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苋菜红和亮丽春红5R
研究发现,在碱性条件下,苋菜红和亮丽春红5R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发光信号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根据这一发现,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苋菜红和亮丽春红5R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测定苋菜红和亮丽春红5R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0×10-8~7.0×10-6 g/mL和1.0×10-7~1.0×10-5 g/mL,检出限分别为6×10-8 g/mL和2×10-8 g/mL。对浓度为1.0×10-7 g/mL苋菜红溶液和7.0×10-7 g/mL亮丽春红5R溶液分别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0.4%。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