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学历史教师,原因,心理调适
● 参考解析
摘 要
职业倦怠是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是由不能成功地应付各种负面压力而产生的结果,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对自己的工作只想到量的累积,不追求质的飞跃,全无任何的主动性、创造性可言。
历史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历史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历史课程实施和教学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其在长期压力下产生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等的体验。中学历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但极大地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着历史教师的身心健康,学生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直接工作对象也成为历史教师职业倦怠的受害者。由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兴趣关系着教育的质量,研究教师的工作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MBI-ES调查问卷对某市的150名中学历史教师进行调查。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3.35(0.41)、2.98(0.52)、3.2(0.43)。中学历史教师的情绪衰竭较严重,显示由于工作的过度压力而导致的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后的感受较深,由此导致教师们虽然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但不再热爱他们的工作,对教学失去兴趣;中学历史教师的去个性化较低,这是因为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修养以及时刻扮演道德榜样的角色,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所以,在去个性化问题上没有显露;当教师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自己的职业付出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时,工作中的效能感降低了,强化了对自己消级评价的倾向,产生出较强的自卑感和低成就感。上述状况的出现与历史课不受重视、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和历史课实效性差及由此导致的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挫折等有关。研究发现:从总体看,中学历史教师的情绪衰竭偏高,去个性化现象不怎么严重,低成就感维度表现较高,中学历史教师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但从总体上看,还没有达到严重的地步。
通过个案访谈的方法对中学历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质的研究,认为教师面临职业倦怠不幸的源头在于教师职业倦怠面临着更深刻的内部原因和更广泛的外部原因。结果表明:中学历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在这个复杂多变、多元并存的社会里,社会、组织、职业和学科以及历史教师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寻求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和心理调适措施中,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维度入手。首先要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其次要调控学校组织环境,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再次,有针对性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地角色问题;第四,积极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中学历史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最后,针对中学历史教师自身存在原因,教师也应该进行适当地自我心理调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