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生态认证,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制度创新,生态功能区
● 参考解析
摘 要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历来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再加之经济基础薄弱,因此该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能否兼顾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多为退耕还林(草)等各种植被恢复措施。由于各种植被生态性能的差异,使得在西北地区林草恢复过程中植被种类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造林效果,进而影响到生态效益。
本文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出发,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实施生态认证的观点。详细论述了生态认证的概念、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操作办法等多方面,将西北地区划分为四个生态功能区,并以安塞县坪桥镇为例,选取当地五类植被(经济林、大棚菜、草本、农作物、退耕林),通过野外实证调查和层次分析法(AHP)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生态认证植被等级评价模型,将所选植被在该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性能进行评级,在理论上为当地生态建设提供导向,从而适时调整不利于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策略,最终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分别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着手,选择了7个植被生态性能评价指标和3个植被经济性能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认证植被等级评价模型,运用野外实证调研和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植被的生态性能和经济性能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出植被在某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认证等级。
(2)根据生态认证结果分析,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中,经济林的生态性能最好,第二位为大棚菜,第三位为草本,第四位为农作物,位居最后的为高大乔木组成的退耕林。
(3)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中,所选择的12种植被类型其评价结果为:大棚菜:黄瓜——一级、西瓜——二级、番茄——二级;退耕林:洋槐——二级、杨树——三级;农作物:黄豆——二级、土豆——二级、玉米——三级;经济林:苹果——一级、枣树——一级;草本:沙打旺——二级、鸭茅——二级。
(4)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中,三级的植被范围比例不得超过25%或者可以实行三级植被与一、二级植被混种或轮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三级植被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
生态认证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在现有管理体制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对于生态环境重建对策的进一步创新和补充。
(1)对于生态认证的实施必要性、可能性及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详细论证。
(2)建立了植被生态认证等级评价模型。
(3)选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中5类12种典型植被进行生态认证评价,并针对该区的植被种类选择及种植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