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心理弹性,依恋焦虑,依恋回避,自我提升,支持寻求,高中生
● 参考解析
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它的研究起源于对高危儿童的个案分析,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天才”才具备这一特质,并将其神秘化。随着实证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将心理弹性儿童视为“坚不可摧”者,不仅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研究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人们开始以弹性的相对观点代替绝对观点,认为儿童对压力的抗拒能力是相对的,心理弹性不是个体具有的天生特性,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不仅有利于人们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弹性,而且也使对非弹性个体的心理干预成为现实。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心理弹性并非只存在于遭受压力/逆境的个体身上,并转变只以创伤个体为被试的研究方式,开始探索普通人心理弹性的相关特征及其内部作用机制。本研究即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其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青少年依恋问卷(选取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支持寻求问卷和自我提升量表,以709名高中生为被试进行测试,考查高中生心理弹性的一般状况,并对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支持寻求、自我提升、心理弹性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最终构建依恋两个维度对心理弹性具体作用途径。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高中生心理弹性得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高三年级的弹性水平显著高于高一年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依恋焦虑与支持寻求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依恋回避与自我提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3、心理弹性包括个人力、支持力两个方面;支持寻求包括工具支持寻求和情感支持寻求两个方面。依恋焦虑负向预测心理弹性;支持寻求在依恋焦虑与心理弹性之间起调节作用。支持寻求对支持力的调节作用显著,对个人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工具支持寻求对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显著,而情感支持寻求对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4、心理弹性包括个人力、支持力两个方面;自我提升包括能力自我提升和人际自我提升两个方面。依恋回避负向预测心理弹性;自我提升在依恋回避与心理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提升对个人力的完全中介作用显著,对支持力的部分中介作用不显著;而自我提升两个维度,能力自我提升和人际自我提升在两者之间都起部分中介作用。
自我提升在依恋回避与心理弹性之间起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的大小随年级的不同而不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