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我国边疆民族主义及其治理

关键词:边疆 民族主义 民族问题 治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民族主义是一个共同体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也是不同共同体进行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对话与交流的有效方式。这不仅反映在国家关系格局中,也反映在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领域。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和复杂的,无论是从政治、文化还是经济等角度去划分,都无法穷尽民族主义所囊括的要义。他们都只是抓住民族主义一个面进行研究和阐释。
边疆民族主义的提出,源于笔者对当今世界民族分裂和暴力活动的长期观察和思考,特别是基于国内民族主义发展和演变的形式做出的概念判断和提炼。纵观国内和国外,表现比较强烈的、频繁的地方性民族主义远动和实践,基本都位于政治中心的边缘和领土范围内的边疆。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仅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边缘,还是地理的边地,其一旦与族群相遇,就有可能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我国边疆民族主义的生成,主要与两个方面相关:一是边疆民族的宗教信仰;二是边疆所处位置的地缘政治特色;还有可能强化边疆民族主义的是,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对边疆历史地理的不同解释、国际政治的博弈等等。最近几年,边疆民族主义的活动和影响,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分析我国边疆民族主义问题的产生,既要基于如上背景,同时也必须超越其生成的要素,发现边疆民族主义问题的实质,一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边疆民族关系趋于紧张;二是边疆长期存在的贫困及其与其他区域比较所呈现的差距不断扩大;三是政治自治和信仰自治的界限模糊。边疆民族主义对边疆治理的挑战和威胁,促使我们去重新寻找边疆治理的途径,以摆脱传统治理思维的束缚。一是从高压到怀柔的治理理念转变。二是对多元文化进行调适,推动政治和文化的相对分离。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成果分享机制。四是实行族群融合与认同政治,建设公民国家。
面对边疆民族主义的治理困境,笔者便没有仅仅停留于以上分析,还尝试对边疆民族主义做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一是族群、区域与想象的共同体。生活在我国边疆的民族,由于族群身份的遗忘,导致文化和政治的混乱,给边疆民族主义提供了理论假说和实践依据。二是语言、知识与教育政策。这里重点论述的是语言与教育及少数民族的权利,语言与民族主义。三是边疆民族主义的消解。去边疆化应该是边疆治理的核心和关键。我们不仅要努力淡化族群身份、鼓励民族融合、强化政治认同,还要清除广泛存在于人们地理上的和心理上的边疆思维和界限。摈弃传统从中心到边缘的思考模式,全面整合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体系、框架。
论文的最后,笔者将就我国的民族问题进行必要的检讨和反思:一是民族称呼的滥用,混淆了政治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的边界,有碍于“国家认同”的建立。二是民族优惠政策供给,可能强化了而不是降低了少数民族的弱势地位,制止了而不是推动了少数民族融入社会的步伐。三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国民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不同族群之间缺乏国家普遍性共识,民族融合步伐缓慢。四是政治整合机制有待完善和发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作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整合路径,应该得到重视。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