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法家,创新,商鞅,韩非
● 参考解析
法家是先秦诸子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主张“不法古”、“法后王”,认为应该以法治国,并且将以法治国的理念变成了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家是真正的创新学派。对于法家,虽然学者们的研究已经细致入微,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法家,其思想是创新的,其政治实践也是创新的。但是这种创新不是完美的,历史已经证实,法家学说存在严重缺陷,如何把握法家学说,如何合理扬弃?对法家创新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用作今天的参考,这是我们当下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法家创新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各国的具体情况相联系进行分析,并且讨论其创新所带来的结果,从而对法家创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法家创新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动力出发,指出春秋时期的管仲和子产已经在进行创新,这二人被认为是法家的先驱。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兼并战争也更残酷,原先的统治方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必须进行创新。
第二部分阐述法家的变法理论,法家从历史的角度证实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创新变革观点。要创新就要有所批判,法家对儒墨的批判集中在复古主义、仁义惠爱、上贤用知这三个方面,同时法家人物也对其先辈提出了批判,韩非通过对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批判,提出法术势一体的君主集权理论。综上所述,法家的治国理念:将权力集中到君主,以重刑为基础,用赏罚作二柄,反对除法以外的一切知识,用连坐告奸将人民牢牢束缚起来,将国家置于壹赏、壹刑、壹教的氛围之下。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法家的政治建构与政治实践。首先论述商鞅在秦国的创新之举,商鞅将法治这种新的治国理念变成了事实,相对于以往的礼治,这是创新,而相对于法家的前辈们,商鞅针对秦国的具体情况也进行了创新。而战国晚期的韩非继承和发展了从李悝到商鞅的一整套变法实践的经验,同时又进行了自己的创新,二人虽同为法家,但其所重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与两人的个人因素有关,同时两国的地理、文化不同,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同的。秦始皇将韩非的政治理念变成了现实。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法家的创新,从时人和后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指出法家创新符合战国历史的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过分的相信法能解决一切问题,法家将法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非科学的发展观,这也为其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秦二世而亡就是其例。汉代的学者对秦进行了反思,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在于“仁义不施”,汉代统治者加入了儒家德治的内容,最终确立了“外儒内法”的全新的政治模式,并为后世所继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