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规律,扩散路径,上海
● 参考解析
旅游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由于区域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区位差异、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非平衡状态,东部地区超前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各产业要素向增长区域集聚,产生集聚效应,同时也产生扩散效应,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流动,最终使区域间入境旅游流趋向平衡。因此,为保证旅游环境健康发展,为减轻缓和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负面效应,最有效的方式是旅游地空间优化布局及景区景点的合理组织。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以上海为例,以《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入境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为历时性数据来源,以2008年笔者所在项目组进行的入境旅游市场调查为共时性数据来源,对上海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具有以下几点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将空间扩散理论引入旅游学领域,运用历时性、共时性数据,站在时空尺度视角解释中国入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二,基于系统学理论构建入境旅游流系统耗散结构模型,用系统论中的相关原理分析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的均衡性;第三,旅游流是目前旅游学研究的重点,对旅游流扩散路径的研究区域多集中在省、区域内,对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路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对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路径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中国入境旅游流的流向范围。
本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了上海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强度,在简要分析上海入境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区别分析了上海入境旅游流向长三角区域内、长三角区域外扩散转移的强度;二是分析总结了上海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路径,以市场调研数据为基础,分别分析了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节点、扩散方向,并总结出扩散路径;三是基于历时性数据、耗散结构系统分析了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均衡度;最后对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规律进行总结和提炼。
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具体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强度小结
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的入境旅游发展具有外溢和带动作用,表现在上海入境旅游流在长三角范围内的扩散作用强于长三角区域外(北京除外)的扩散转移强度;上海入境旅游流向浙江、江苏两省扩散转移强度具有极大相似性,这说明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内入境旅游增长极对浙江、江苏两省的辐射作用差异性不甚明显;上海入境旅游流向长三角区域外的扩散转移中,扩散转移人次数量由大至小排序为:北京、广东、陕西、广西、山东。
(2)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路径分析小结
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人次由大至小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为:北京、西安、杭州、昆明、南京、成都、广州、桂林、大连和深圳;根据上海入境旅游者第二站选择城市情况,确定出上海入境旅游流四个扩散方向,即北向扩散方向、西北向扩散方向、西南向扩散方向及南向扩散方向,其中北向扩散方向是指向北京、大连这两个城市的扩散转移,西北向是指向西安扩散,西南向是指向成都、重庆、昆明扩散转移,南向是指向广州、深圳、桂林三地的扩散转移。其中,北向扩散人次最多,西北向次之,南向第三,西南向最后;将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路径整理为9条主扩散路径、21条次主扩散路径、14条次扩散路径。
(3)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均衡度分析
通过对1999-2009年10年内历时性数据的研究分析,可知上海入境旅游流在10年内呈不均衡扩散,且每年扩散人次大致呈递增状态;根据系统耗散结构理论,上海入境旅游流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上海入境旅游流耗散结构系统一直与外界进行着能量的交换,出现熵值的涨落,根据耗散结构系统理论可知,如此,上海入境旅游流系统方能持续保持活力或动力,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4)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规律总结
将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规律总结为:资源依托吸引型扩散模式、区域核心城市地域辐射型扩散模式和口岸间客流出入境扩散模式。这三种模式共同决定着上海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规律,三种模式可能单独起作用,也可能同时发生作用形成合力影响着上海入境旅游流的扩散转移,且形成诸多正反馈机制,使得上海入境旅游流扩散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现象,若打破这种状况,政府需采取相应调控政策,反之,若充分利用现有状态,使路径依赖强化为路径依赖锁定,质言之,使这一黄金线路更加深入人心,则能为上海、北京、桂林、西安的旅游提供持久契机,因此应在强化现有路径依赖状态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他可能形成的新线路,推动新的路径依赖现象的出现,最终促使其达到路径依赖锁定状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