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贫困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妇女
● 参考解析
贫困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谈论的永恒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反贫困的历史,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演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由于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女性只能留守农村。女性由于诸多的先天方面的限制因素,如生理方面的不足,干农活的能力较弱等等,再加之农业比较收益低,因此,一旦出现外出务工的丈夫没有汇款或者是汇款减少,农村妇女顷刻就会陷入贫困。除此之外,女性参与教育、政治决策部门和经济活动的机会和比例比较少,各种生存权利、人格权利、安全权利等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因此和男性相比,她们极易陷入贫困。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人类发展报告》(1995)中指出,全世界13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其中妇女占70%[1]。国内已有的有关农村妇女贫困的研究资料和统计数据也与全世界的贫困的性别特征相吻合。可以说,农村妇女贫困问题不单单是贫困问题,而且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政策上而言,都有必要将妇女贫困纳入研究的范畴。本文以中国为背景,通过对贫困内涵的重新界定,以及农村妇女贫困现状的理论描述和刻画,进而概括出农村妇女贫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减贫对策。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二章是国内外关于贫困的经典定义。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学者从经济角度、社会排斥角度、权利缺乏角度等方面界定的贫困含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女性贫困的含义,并分析女性贫困的特点。
第三章是农村地区妇女贫困的现状。指出农村妇女的贫困既有物质贫困也有人文贫困,主要是从收入、支出状况、居住状况、消费状况以及卫生保健状况等方面来描述农村妇女的物质贫困,而人文贫困主要是从知识、权利方面来描述。
第四章是农村妇女贫困的原因分析。指出农村妇女贫困的原因既有制度因素也有非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包括教育制度、土地使用制度、计划生育制度等。而非制度因素主要是包括文化习俗、家庭传统习俗以及个人自身素质较低、生活能力差、社会支持网络弱等方面。
第五章是解决农村妇女贫困的政策与思路。提出农村妇女摆脱贫困首先要从妇女自主意识出发,发挥其自身减贫的作用;除此之外,加大妇联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大对农村妇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把性别预算纳入社会统计方法之中,完善社会计划生育、土地承包、财产分配等一系列社会政策,加强媒体对此的关注,赋权妇女等方面减少妇女贫困。
第六章是结论与讨论。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归纳了本文的基本观点、指出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以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