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政府责任
● 参考解析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史,可以看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是社会经济腾飞的物质基础和强劲动力。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大多数现代发达国家都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运动,数量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生活,完成市民身份的转换,一方面充足了城市工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夯实了农业文明发展的基础。国外先进经验表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是城市与农村共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农民工是我国制度转轨时期产生的一个过渡性劳动力群体,具有“亦工亦农”的身份属性,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他们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具有向市民身份转变的诸多优势。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制度壁垒局限的历史原因以及新形式下因为政府失责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缺失的阻碍,城市农民工并没有实现向市民的快速转变,而是成为了既不属于城市社会,又不属于农村社会的“局外人”。通过研究加强政府责任,消除制度壁垒,促进城市农民工更快、更好的融入城市社会,完成市民身份转变的问题,对于促进政治文明的实现,加速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平衡城乡发展步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全面现代化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个章节是引言部分,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案和创新不足。
第二个章节是对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的列举。旨在行文之初通过定义和理论的阐述架构起研究所需的理论框架,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好基础。
第三个章节主要介绍了城市农民工的由来及其身份现状。通过对政策变迁、二元社会壁垒以及自身选择这三方面因素的陈述,阐明了城市农民工的由来,然后就其政治身份、经济身份、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现状进行分析,丰富了事实依据的同时,为后文的分析做好了铺垫。
第四个章节主要论述了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国际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果经验的阐述,引出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有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调整城乡发展失衡和化解“三农”问题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国情实际,指出自身素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增强以及责任型政府建设是其市民化的可行性条件。
第五个章节论述了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滞阻表现。主要是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保制度七个方面充分阐明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
第六个章节主要是对城市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滞阻的政府责任缺失进行分析。通过对政府认知责任、维护公平正义责任、主导责任、公共政策制定责任和执行监督责任缺失的分析,点明政府失责是导致城市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滞阻的主要原因,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政府责任。
第七个章节是城市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的模式与制度创新。通过加强政府责任,进行分类过渡与完全实现,政策加强与责任监督,宏观调控与市场选择,社会接纳与文化融合四种模式的市民化路径设置,引出明确农地制度权限,破除户籍制度壁垒,改变就业制度不足,弥补教育制度缺陷,改革住房制度定位,填补法律制度空白和清除社保制度积弊这几方面的制度创新。
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对全文做了总结。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具有新形势下的新特征,要想妥善的解决,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责任,改管理为服务,改监控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农民工市民化,进一步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对于加速城市现代文明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意义重大。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用“经济人”的概念诠释了城市农民工的由来,然后通过四种身份,全方位阐述了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此外,通过对城市农民工自身素质提升的“内因”和城市综合实力以及责任型政府建设的“外因”辩证分析,论证了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行性。还有就是在城市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上设计了四种整体和局部相互结合的模式,分步骤,分阶段的实现市民化进程。本文的不足在于,由于学科跨度广,知识量很大,作者难以完全掌控,这个必须在以后的研究中通过进一步学习,予以加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