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连续体”设计初探

关键词:问题 问题解决教学 问题连续体 问题设计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在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它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好坏与问题设计的质量高低息息相关。但目前一线教师对“问题”和“问题解决”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对“问题”的设计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正是针对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现状提出来的。
论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对“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对“问题”的本质、特征、类型和水平进行了理论分析;梳理“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对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连续体”的含义、价值和如何设计进行重点研究。
论文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在对“问题解决教学”和“问题连续体”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科学界定适用于化学课堂的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连续体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文中对问题连续体中五大类型问题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化学问题实例做出了解释。通过对问题连续体的说明,提出了问题连续体中问题的三大特点:连续性、相对性、递进性,分析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与问题类型的对应关系,归纳出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连续体”的设计原则。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连续体的设计模型。在该设计模型中,化学课堂“问题连续体”的设计主要从问题的选择和呈现、问题的本体分析和各类型问题的教学化设计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的选择和呈现可以分化为问题的来源、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的本体分析通过问题的结构及水平、问题涉及的学科内容、问题包含的认知层次几个方面细化说明;各类型问题的教学化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来完成。文中对设计模型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出了说明。通过以人教版选修4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中问题连续体的设计作为实例,对课堂上设计的每个问题做出详细分析,以求对设计模型给出教学化解释。
论文第三部分是将问题连续体设计模型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文中选用了“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为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应用问题连续体的设计模型对所有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引导学生把认知水平逐渐提升,有目的地使问题类型从封闭向开放逐渐引申,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各种类型尤其是开放性问题的机会,使认知水平达到“概括化”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的问卷调查,对所带的两个学生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问题连续体的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连续体中的各类型问题的难度所呈现出的梯度和知识上的联系都给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予了帮助,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建构知识的能力,从而证明了问题连续体的设计模型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