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孙中山,中国现代化 ,主题, 革命, 工业化
● 参考解析
20世纪中国内忧外患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只有实现革命化、工业化,才能实现现代化。革命与工业化作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现代化的任何构想、变革方案都不能离开这个历史主题。孙中山抓住了现代化这一历史潮流,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化,首先就要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其次,是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促使中国从传统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国。他以建立民主的现代政治为前提,以工业化为核心。从现代化目标、纲领、模式等几个方面,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现代化思想体系。虽然孙中山以革命与工业化为主题的现代化思想受客观因素和主观认识两方面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孙中山第一次将近代中国革命和工业化两大进步潮流结合起来,首创以革命和工业化为主题的现代化思想,是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扬弃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是20世纪第一个兼具理论系统性与实践操作性的中国现代化思想,是中国现代化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正是因为孙中山的现代化主题思想所具有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至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中国当时以及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因此,对于孙中山现代化思想主题的研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特点等。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就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如:现代化的内涵、革命的一般定义以及孙中山对现代化和革命的认识和理解等方面加以界定和说明。
第三部分,通过对孙中山现代化思想体系的逻辑结构加以深入剖析,从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的整体框架入手,就其现代化思想目标、现代化纲领、现代化模式以及思想文化基础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从中概括出革命与工业化的现代化思想主题。
第四部分,是孙中山现代化思想主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分别从孙中山的家庭状况和童年经历;孙中山早期的求学成长经历;欧美、日本现代化实践的启迪;孙中山对时代主流和国情的把握与呼应;孙中山对中外近代思想的借鉴和创新;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所得;“适于世界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根本原则决定了孙中山现代化思想主题之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品格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
第五部分,从客观历史环境与条件以及主观认识上的不足两个方面,分析了孙中山以革命与工业化为主题的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局限。其中客观环境与条件主要包括: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缺乏科学正确的现代化理论参照;孙中山的现代化主题思想因时局动荡,缺乏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孙中山的现代化主题思想难免具有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包括:孙中山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宏大、急于求成,难以实现;孙中山的现代化主题思想及其实践缺乏领导依靠力量和社会基础;孙中山的现代化主题思想因理想与实践的差距而反复受挫;孙中山的现代化主题思想自身具有矛盾性。
? 第六部分,主要论述了孙中山现代化主题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当代启示。其中,关于孙中山现代化主题思想的历史作用,分别从对中国现代化思想发展的历史贡献、国民党政府现代化实践对孙中山现代化主题思想的应用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而关于孙中山现代化主题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部分,则从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现代化规划,施行全方位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坚持合理适度的对外开放;从国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不屈不挠、与时俱进的革命意志与民族精神五个方面展开。
第七部分,结语。对笔者关于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主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加以总结概括,表达笔者的看法与展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