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公民教育,中学,历史教学
● 参考解析
公民教育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地位越来越突出。这是和我国经济日益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变革息息相关的。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法的学者着重从理论上论述公民教育与历史教学之间的价值功能和社会意义,忽略了公民教育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价值和操作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民”概念是包含了“所有的社会成员”的范畴,这个概念有两个内涵:一是指公民的“身份认同”,二是指公民的“责任意识认同”;同时,所谓的“公民教育”概念指的是:“一种与公民身份相称,追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改造不端社会行为的趋向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以“成人”为本位,而不是以“成才”为最终目标。
其次,高中历史课程因其特性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载体,两者相关性高,协作性强,体现在素养,道德以及蜕变三个维度之上;而在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下,选用的课程模式只能为“浸入式的公民教育”课程模式。
再次,公民教育理念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渗透时应注重公民教育的“三个转向”:从传统对知识分子的倚重到对现代全体公民的倚重的自觉转向;从传统的“刑”观念到现代“法”的观念的转向;从狭隘的“民族意识”向“世界意识”的转向共三个方面。并且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着重分析公民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转向的具体内涵。
最后,本论文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彭禹老师执教的《公民社会》一课作为教学案例,从导入,教学内容,作业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突出“公民教育”理念在应用层面的操作性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