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以晋国为例》

关键词:都,国,国家形态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文研究之目的是通过对春秋晋国大都耦国政治现象的剖析,揭示晋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所发生的历史巨变,进而展现国家进步的轨迹,并初步探讨边缘崛起的历史规律。全文主要由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春秋晋国大都耦国政治现象研究的意义。大都耦国现象是春秋晋国史的一条主线,以此为线索,进一步探讨晋国由方百里之国崛起为中原头号强国的内在原因,进而由晋国联系到整个春秋时期社会历史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大都耦国现象的研究,前人只是作了零星的考察,本文是对大都耦国现象的系统研究。唯物史观是全文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对都和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都是指卿大夫所受封的大邑,即卿大夫家所在的城邑。国的含义前后变化较大,从西周至春秋时期,国一般指天子和诸侯的国城,随着诸侯国领土的扩大,在春秋末年,国也可指领土国家。都的内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诸侯国的翻版,卿大夫在诸侯之朝,世袭为官,而在自己的都中,就是家君,都中建有宗庙、社稷,而且设官分职。都中还有卿大夫的私家武装。都的两面性是指诸侯立家之本意是为了让卿大夫藩屏公室,保卫国城,也是国君统治地方的一种手段,但是当卿大夫势力膨胀,都的规模达到或超过国城时,都又成了卿大夫反抗国君的中心。而此时,大都耦国局面就形成了。
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春秋晋国大都耦国政治现象的过程和特点。晋国的大都耦国现象,主要出现在早期和晚期。早期是指曲沃代翼,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分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曲沃大于国城翼,晋国首次出现大都耦国的现象。在之后的六十七年中,曲沃桓叔、庄伯、武公祖孙三代,持续不断的进攻国城翼,弑杀了五位国君。公元前678年,周天子终于命曲沃武公为晋侯。至此,曲沃代翼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曲沃代翼是春秋早期非常独特的大都耦国现象,大约与此同时,郑国也出现了共叔段以京耦国的现象,但被郑庄公平定。晋国和郑国几乎同时出现大都耦国的政治现象,结果却不同,这根源于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晋国长期与戎狄为伍,受中原周文化的影响较弱,而郑国地处传统周礼文化的核心区,对传统因袭的负担较重,所以,晋国的大都耦国取得了成功,而郑国没有实现以都代国。曲沃代翼后,晋国还出现了栾盈以曲沃耦国的现象。晋国中后期,六卿占据了许多大都,相互牵制,却彼此势均力敌,于是形成都与国僵持的局面。之后,赵氏灭范、中行氏,赵、魏、韩三家灭知氏。晋的国力“萃于三族”,赵氏占据晋阳、魏氏占据安邑、韩氏占据平阳,都与国的僵持被打破,基本上实现了以都代国的目标。
第四部分,是晋、齐两国的大都耦国现象与鲁、郑、宋、卫等国的比较。春秋后期,各主要诸侯国普遍出现了大都耦国的现象,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取得了以都代国的成功;齐国实现了陈氏代齐;而鲁、郑、卫没有能够实现以都代国;宋国的公子鲍虽夺取了政权,但对宋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微乎其微。晋、齐与中原各国存在差别,主要是对传统周礼的因袭有程度上的差异。
第五部分,阐明了春秋大都耦国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生产发展后贵族中富族与敝族分化的必然结果;三是各国开疆拓土的必然结果。此外,对晋国大都耦国现象比较突出的特殊原因也作了分析。
第六部分,是关于大都耦国现象对春秋政治的影响。分别表现在县制、兵制、赋税制、官僚制、法制等方面。
第七部分,结语。说明大都耦国现象在春秋史研究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大都耦国现象研究的展望。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