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唐代,长安,佛教,文学
● 参考解析
佛教文化在唐代长安获得了广泛传播,作为全国文学发展重心的长安地区,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佛教思想的重要影响,产生了一大批富有佛教色彩的文学作品。研究这些作品及其创作者,总结唐代长安佛教文学的特点及成就,对于探究长安文学的发展、佛教文学的发展,厘清宗教与文学的相互关系,梳理长安佛教文学的发展脉络,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唐代长安佛教诗歌的发展为中心,对唐代散文、小说中的佛教作品亦有所涉及,在广泛搜集与此主题相关联的各方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阶段性区域文学发展的宏观把握及具体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个案研究。宏观把握主要从五个层面入手展开:一是长安佛教文化在文学中的具体体现;二是长安佛教文学的意蕴和特征;三是长安佛教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研究。四是长安佛教佛经文学的研究,五是探求唐代长安佛教文学价值与意义。个案研究也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文士们的佛教作品进行研究;二是对僧人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三是对佛寺诗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力求能够展现唐代长安佛教文学的基本风貌,客观评价其对文学发展提供的意义及贡献。
围绕以上内容,本文的具体章节安排是:第一章绪论部分。总体上交代了本文的研究宗旨、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分析了唐代长安佛教文学的时代及地域特征。总的来看,产生于唐代的长安佛教文学具有丰富性和融合性的时代特点;产生于长安的唐代佛教文学则全方位展现了长安佛教的发展,体现出南北中外佛教文学的交流融合特征。第三章探讨了唐代长安佛教广泛传播的深层社会原因。第四章是长安佛教文化在文学中的体现,分析了佛教音乐、绘画、建筑及义理对文学的影响。第五章讨论了唐代长安的三教论衡及反佛运动对文学的影响。主要涉及长安的知名辩论僧及其文学创作;长安知名反佛文士及其文学创作等几个方面内容。第六章是唐代长安的佛经文学,重点研究了几部重要经典在长安的流播情况及长安著名的译经僧玄奘法师和义净法师的译经情况。本章还关注了佛经文学影响下长安文学形式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佛教讲经的流变及对俗讲的影响。第七章是对唐代长安的佛寺与诗歌关系的探讨。唐代长安城及周边地区佛寺众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必然反映到文学中来,出现了大量咏寺诗。整个有唐一代咏寺诗的美学表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咏寺诗美学表现为从恢宏雄壮到雄壮浑厚;第二阶段美学表现为从清俊静穆到清俊秀丽;第三阶段美学表现为由奇幻诡谲到雄奇开阔。第八章是对长安佛教文学的代表文士王维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王维与长安僧徒的交往;佛经语言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佛教认识境界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王维的佛理诗研究。第九章是对长安佛教文学的代表诗人白居易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白居易与长安;白居易与长安佛寺及其诗文创作;白居易的人生与佛教;白居易作品中的庄禅思想。第十章是对长安佛教文学中的代表性诗僧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广宣及无可诗歌作品的研究。有关诗僧广宣的研究主要论及广宣与京城文士的诗文交往;关于文献记载中广宣形象的讨论;广宣应制诗的艺术特点三大部分内容。有关诗僧无可的研究主要涉及无可在长安的活动情况;无可与文士的诗歌赠答;无可诗歌中的禅意;及《楞伽经》对无可的影响。
本文通过全面梳理研究《唐代长安佛教文学》包含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现象及文学作品,首次全面呈现了唐代长安佛教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包括给“唐代长安佛教文学”这一名词一个比较合适的定义并具体指出其涵盖范围内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深入研究唐代长安佛教文学中僧人的文学作品、文人的佛教文学作品、佛寺文学、佛经文学;探讨长安佛教文学与长安文化的交互影响、长安佛教文学的时代和地域特征等问题,对全面认识唐代长安佛教与文学之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本文对诗僧广宣及无可作品的研究弥补了学界对北方诗僧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唐代佛教文学的研究,有利于丰富长安地域文学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总结唐代长安佛教与文学之关系,可以使唐代佛教文学的研究及唐代长安文学的研究工作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