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抗战文学的区域性差异与民族性整合

关键词:区域文学,民族主义,政治文化,抗战文学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抗日战争的话题似乎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战争带给民族的教训与苦难却值得我们后辈去不断的反省思索。抗战文学是反映那段历史的重要文化载体,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变迁、战争的残酷、人民的困难无不投射在文学的字里行间里,如果以当代人的审美标准去审视抗战文学,也许会发现抗战文学在文学艺术价值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抗战文学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也不能忽视抗战精神对我们民族之魂的铸造与升华。关于抗战文学的研究,已历经六十余年之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对其研究就必须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在对比、整合的视野下重新挖掘抗战文学的文学史价值。
区域文学、民族主义、民族性、政治文化等概念是研究抗战文学民族性整合与区域性差异不可绕开的概念,在廓清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两个视角展开研究,即抗战文学的区域差异性与抗战文学的民族整合性,前者旨在构建一种政治视野下的比较框架,对抗战时期各个区域的文化策略、政治心理、文学创作分别加以对比研究,以展现抗战文学的形式、内容、发展进程及对文学史的影响等在战争体制制衡下的独特性与丰富性。在文化策略上,沦陷区是抗战时期最黑暗最恐怖最令人窒息的一个区域,其统治者是日本法西斯及追随其后卖国求荣的附逆之徒,因此由这些人制定出的文化策略必然也是恐怖、专制、反动的,呈现出严酷与野蛮的特点,国统区的文化政策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而呈现出宽松与禁锢相互交替的特点,解放区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有着无比的前途和光明,一方面要尽量采取开明的政策以吸引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消除对人民政权不利的因素,呈现出开明与统一的特点。政治心理方面,由于政治文化策略的差异而使沦陷区、国统区和解放区分别呈现出隐忍与潜行、高昂暴露与坚守自我、虔诚与徘徊等特点。抗战文学的整合视角旨在以一种整体的、宏观的、包容的视野来将本已被战争割裂的抗战文学重新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下,而“民族性”这一概念的包容性与特异性恰恰能将抗战文学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的民族性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传统爱国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的倾向,爱国主义的传统自古至今源远流长,在抗日战争的激化下达到空前的高潮,在爱国精神的统摄下,抗战文学才有了被统一整合的可能性。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战国策派和解放区关于民族性形式的讨论,虽然在意识形态、形式内容、以及影响上都有很大差异,然而如果能跳出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的窠臼,站在宏观的层面上把握,以民族的视角重新加以整合和审视,则会拓宽抗战文学的研究视域。另外由于特定政治环境的影响,使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空前密切,一时间,文学成为宣传抗战的最有力的工具,文学教化功能空前强化,救亡成为抗战最直接最现实的主题。无论是从作家的创作心理、还是从读者的审美心理来讲,文学是否能够真实、迅捷的反映抗战生活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文学审美评价的最重要的尺度。因此,在这样一种战时文学审美观的影响下,文学创作在主题内容、题材选取、文学形式、文学语言、作家创作心理等各个方面也呈现出一种整合的趋势。
抗战文学在时间上跨越了整整八年的时间,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在理论建设方面都是庞杂而丰富的,想要对抗战文学做出周全而深刻的梳理分析是困难的,本文也只是力图从抗战文学的差异性与整合性两个方面入手,在分与合这一对对立统一的视角中,梳理抗战文学的发展脉络,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却能够从有限的局部的对比梳理中感受到抗战文学的色彩斑斓。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