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类活用,原型理论
● 参考解析
某些词本归于某一类词,但是在具体语言交际中具有本类词所没有的某些语法功能,临时的也是特定的附加了其他词类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陈承泽首倡“词类活用”说概念,这个说法至今已经有近九十年的历史。由于词类活用学说生发于古代汉语理论研究中,所以词类活用学说的研究多涉及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代汉语词类活用是现代汉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现象,虽然比起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没有那么普遍,也因此语法学界更重视对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研究,对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研究较为薄弱。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既是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现代汉语在语言交际中创造性地使语义内容拓展、语法功能增加、语用效果更好的重要方式。随着语言语法体系的完善和语用功能的发展,词类活用成为语言应用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文除摘要和结语外共有五章。文章将以名动形这三大词类的活用现象为重点,回顾词类活用研究的历史,分析词类活用理论研究三个分期(萌芽期、基础期、发展期)及各自研究重点。萌芽期是从陈承泽首创“词类活用”之说到解放前的时间段,主要涉及词类活用说的提出及几种词类活用现象的简单分析;基础期是指解放后到九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主要涉及“词类活用”存在价值的分析、词类活用的修辞价值的分析及词类活用语法角度的分析,研究理论比较成熟,研究也比较深入;发展期是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的时间段,这个时期学者研究视野更加开阔,运用语法、语用、语义、功能等角度对词类活用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本文分析词类活用与兼类、“名物化”问题的关系及它在修辞上的作用,由于受汉语词类界限的模糊性、以频率划分的不确定性及词类活用可以转换为兼类等因素的影响,词类活用和兼类容易混淆,考察词类活用和兼类不应该仅局限于频率、修辞作用等内容上,而是应该从语法、语义、语用多角度综合分析。下来,主要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词类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名词活用分为名词用作不及物动词、名词用作及物动词、名词活用作形容词,重点分析名词活用自由度及它所涉及的生命度、典型性和无指性三个因素;动词活用研究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活用作形容词两种情况;形容词活用研究形容词活用成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解释,把词类系统看成是一个基于家族相似性而归并在一起的一个原型范畴系统,原型范畴中各个词类内部的典型成员在功能上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非典型成员则在功能上会表现出一定的游移性,活用的词即是非典型性的出现功能游移的成员。最后分析活用现象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变化趋势,探讨现代汉语词类活用与语言规范化的关系,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希望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能对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