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纽约时报》中的中国形象研究:2007—2008

关键词:美国媒体,国家形象,价值标准,框架理论,《纽约时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在国际传播中,对他国形象的塑造和解读受到各种新闻媒介因素影响已经达成共识。而美国媒体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传播经验以及英语语言优势,更是在他国形象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07年以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格局已经有所转变,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纽约时报》作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又被称为“政治精英的内部刊物”和“权力机构的圣经”,在美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研究近几年《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框架研究就已经在国外开始兴起,这一研究模式为研究媒体报道建立了一个新的范式。近几年,我国学者亦开始用该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鉴于“中国形象”这一论题的复杂性,本文采取定量分析与框架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中国在《纽约时报》中的形象。本次研究的样本为《纽约时报》1246篇涉华报道,这些报道全部为英文原版,因此这能够确保研究的结果更加准确。
研究结果表明《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中在政治方面,负面报道较多,媒体总是以符合美国利益的议题作为报道的重点,对中国政治指手画脚,对中国的人权以及民族问题横加干涉,用美国读者喜欢的“负面框架”来报道中国。对中国经济的报道表面看起来客观理智,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其所引用的是一些特定语境下的观点,以此引导受众,使受众慢慢接受报道中预的设价值观,进而影响了美国大众对中国认识的客观性。在涉及与美国利益冲突的方面,他们又以自己的意识形态为主,宣传“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在非洲“经济殖民”,趁机妖魔化中国。与《镜像中国——世界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一书中2000年—2003年的调查中最大的不同是,2007—2008年除政治经济外,《纽约时报》涉华报道都集中在产品安全、中国的环境、文化艺术以及奥运会的报道上,而非2000—2003年的人权、社会法律,美国媒体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超过了以往。这是美国媒体涉华报道呈现出的一个新的趋势,也是本次研究中的一个新发现。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最终找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的特点、倾向及其原因,透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传播环境中的形象,针对真实的传播状况和过程、传播地位的不平等、立场不客观等现象,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的树立自己的对外形象提供一些建议,以期帮助我们争取客观、平等的国际传播地位。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