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诗意德育研究

关键词:诗意,诗意文化,德育,诗意德育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摘    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诗意的文化,从中衍生的德育属于主客一体的“问心”范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可借鉴的意义。现实中规训式德育将理性的“逻各斯”引入到德育范畴的体系构建中,使德育成为“祛魅”的存在;而“返魅”的可能途径在于依托中华传统诗意文化的土壤,以诗性智慧为逻辑前提,以培养受教育者成为诗意存在者为价值诉求,在德育的诗意生成本质的启示下,发挥言语实践本体的作用与诗意言说的功能,建构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意德育模式。根据这一思路,本论文分6个章节展开对诗意德育问题的研究,按照理论求索与实践证明的双线结构螺旋式推演诗意德育存在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第一章,以华南地区一所民办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为对象,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教育学的行动研究等方法,探讨一所民办学校在汇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与行政管理部门、公办学校、民间资本进行博弈和互动时存在的德育问题,并简要回顾诗意德育实验的基本过程,以确证其对诗意德育的价值诉求,从而初步阐明诗意德育模式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二章,通过对当今社会存在的诗意“误读”问题的反思,从我国的学校德育首先是培养中国人的视角出发,追溯中西传统文化道德教育“诗意”化的历史足迹,阐明诗意德育存在的“合理性”;然后以此为基点采用透视的方法,将诗意德育理论与实践返回到它所存在的先秦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境中进行解读,特别是对当时社会的道德合理性思维及论证逻辑进行背景性分析,厘清诗意德育与中外历史文化的传承关系,从而使新时期诗意德育的建构与道德的“合理性”具有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
第三章,根据诗意文化是凭借诗性智慧这一精神实践方式创造的事实,通过探讨诗性智慧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对人的诗意存在所产生的影响与发挥的作用,分析其作为诗意德育研究逻辑起点的先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实证运用诗性智慧开展诗意德育所取得的成效,从而揭示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的诗意德育的基本内涵。
第四章,从德育本质研究的现有思维路径以及由此生发的理论样态出发,回归到人生成性本质的原点上审视德性的建构性、超越性与生成性,从而概括出如下观点:诗意是诗意德育的特有属性;诗意属性存在的本体在于德育的言语实践;以言语实践为本体的诗意德育不仅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找到诗意栖居之所的灵魂——诗意语言,而且还可以促成人诗意的生成与德性的升华;从诗意生成性本质以及诗意德育言语实践本体看,诗意德育也是归真、求善、至美的德育模式之一。
第五章,根据言语实践本体论的认识,探讨诗意德育以诗意言说为载体的方法论构建。通过规训言说方式与诗意言说方式的实证案例分析,阐明诗意言说的作用机理以及独特的导向性、凝聚性、超越性、动力性功能,进而从自为与自在的角度探讨实施诗意言说的基本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三重生态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决定其内容构架离不开环境保护、人际关爱、生命道德教育三个基本维度;而有效地整合家长资源、传统诗意文化资源、有代表性的地方名人资源以及常规学科教学文本中的诗意德育资源,使德育内容地域化、校本化,是丰富诗意德育内容可资借鉴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 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学校实施诗意德育的可操作性。诗意德育的发生机制是诗知、诗情、诗意、诗行与德知、德情、德意、德行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源于诗之诗意的发生机制,也与德育之诗意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以此为概念群进行诗意德育模式的构建,自然具有实践的效应。通过实验研究,从对学生积极人格的测量可以看出,诗意德育对受教育者具有认知发展的导向功能、情感净化的陶冶功能、道德意志养成的塑造功能、道德行为的疏导功能以及语言运用的诗化功能;同时,开展诗意德育还具有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的人本价值、促进魅力德育模式建构的德育学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学价值、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学价值等。
最后,在余论部分总结出诗意德育真善美圆融的本源性、诗意德育引领诗意人生的价值以及实验学校开展诗意德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深化本研究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诗意,诗意文化,德育,诗意德育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