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建构
● 参考解析
民族认同感指以民族认同为基础,包括民族认同心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在内的个体对自己民族族群的一系列心理指向,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民族自我认同、民族归属感等。民族认同感是民族认同心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内化为民族个体成员对自己民族族群自觉意识的情感体验。民族精神指以民族认同感为基础的民族成员群体共有的思想意识、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民族气质特征。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情感基础。中华民族认同感是中国人对中华民族认同心理、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的情感体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基础。中华民族认同感是较56个民族各自的民族认同感更高一层的民族认同感(56个民族各自的民族认同感不在本文的研究之列),等同于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精神指以中华民族认同感为基础的所有中国人所共有的思想意识、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民族气质特征。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各民族国家出于民族存续和民族文化保护的需要,纷纷加强本国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精神培养。美、日、德、法等西方大国无不利用国民教育工具,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包括民族认同感)、国家意识等培养,树立学生超越个人利益的公民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培养我国学生超越个人利益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精神已成为时代需要,刻不容缓。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号召。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需要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情感支持。初中学生(年龄在11、12到15、16岁之间)具有身心急剧变化、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等尚待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人生情感塑造的最重要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建构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既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需要,也是初中学生的身心需要。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建构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以及剖析建构这个特殊年龄段群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为下一步国家可能推行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提供和积累参考资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