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勃拉姆斯两首《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创作研究

关键词: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创作特征;音乐美学意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一生中共创作了六部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是勃拉姆斯根据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中的一首主题音乐改编来的,这也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变奏曲。受创作环境的影响,使得这部变奏曲既具有异国风味,又具有勃拉姆斯式的伤感情怀,更是颇具古典主义形式与浪漫主义内容相融合的一部作品。这部变奏曲不仅达到了他人生钢琴音乐创作的耀眼点,也为变奏曲这种题材形式赋予了更为崭新的形式与内容。勃拉姆斯处在浪漫主义最为鼎盛的时期,但他的钢琴音乐沿袭了巴赫的风范和贝多芬的气势,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着属于自己的音乐旋律和结构,为理性的古典主义和感性的浪漫主义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也为他的音乐作品找到了更为均衡的两时期音乐特色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他的作品不仅对19、20世纪的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音乐创作手法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富有特色的学习借鉴之处。
全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进行展开分析:
第一章:概述,分为三节。第一节回顾了勃拉姆斯的艺术成长之路;第二节简要陈述了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特点;第三节介绍《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创作背景。这一章主要是根据史料来进行分析归纳,讨论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历程,从而为《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做一个更全面的定位。
第二章:《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创作技法特征。这一章对《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进行了细致的音乐本体分析,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通过曲式结构、织体形态、和声语言、调性特征及节奏组合等方面对这部变奏曲的主题及二十八个变奏进行了详细讨论与分析研究,总结出它们对该作品重要风格所产生的影响。第一节作品的曲式结构形态。包括主题及二十八个变奏,均以古典主义乐段式结构为基础框架,并将回旋曲式结构原则加以总体上的结合,使音乐呈现出内在的紧凑性。第二节旋律构造形态。勃拉姆斯非常重视音乐旋律的写作,在这部变奏曲中,各个变奏都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旋律手法。第三节和声素材的运用。这部变奏曲以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为基础,保持传统三度叠置和弦的组织形式,突出主与属和弦的主调地位,同时使用带变化音的和弦及浪漫派特质的半音化和声手法,形成该作品的和声特色。第四节和声进行的构成。作品以a小调和声功能体系为基础,保持大小三和弦的组织作用,强调主调性和中心和弦的主导地位,同时借助转调模进片段的出现,使音乐主体发展过程中包含有几个不同的调性,形成了这部作品中最具特色及十分具有规律性的和声进行风格。第五节节拍节奏特征。勃拉姆斯对音乐中节奏的组合方式有着极富个性的一面,赫米奥拉、交错节拍、三连音等都是特色节奏运用的代表。
    第三章:《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的艺术特征和美学思想。这一章是通过前两章的分析而作出的结论,即勃拉姆斯音乐中所具有的自身风格特征,实现了新古典主义式的浪漫主义与民族性交融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在哲理性的基础上,追求自由的艺术表现,为人类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作曲家们树立了楷模。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