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黄牛铺,宝鸡,凤县,民国时期,勘界,政区调整,地方表达
● 参考解析
本文以民国时期发生于陕西宝鸡和凤县之间的县界划分事件为基本叙事线索,依托搜集和整理到的民国档案和地方史志资料,力图细致入微地复原1941~1946年间,两县为“争夺”位于边界的黄牛铺镇的历史过程。参与争执的两县官方和民众,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分别表达了该镇理所应当属于己方的强烈倾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地方社会为寻求解决政区边界争端而彼此冲突和妥协的经典个案。
本研究中的黄牛铺镇位于宝鸡和凤县之间,至少晚至清代,其一直隶属于宝鸡县,后于嘉庆年间应凤县请求,划拨该镇街基西段少半给该县,作为沟通秦岭南北交通的停留之地。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发生以后,由于陇海铁路通车至宝鸡、新修的西(安)汉(中)公路贯穿黄牛铺,且处在大后方,使得其交通、经济地位迅速提高,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凤县最早提出将该镇完全划归本县管辖,但遭到宝鸡方面的强烈反对,双方在省政府面前,很快形成激烈地争夺黄牛铺的局面。双方从各自政府(报告县政府、行政督察区专署)到分别发动起来的基层民众,纷纷上言要求将该镇划属己方,两县的边界争端愈演愈烈。经历多次反复勘划以后,此事件最终以维持旧界而告终。
本文试图在复原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全力展示具有不同行政归属、阶层属性和利益诉求的人群或个人是如何利用边界的争端来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向和立场,为一个看似简单的政区调整事件增添丰富的地方社会运作内容。本文还通过对政区调整过程中自然区、文化区、经济区及军事区等因素的分析,尝试讨论从该个案所反映出的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勘划县界实际操作中各方对全部或其中几个因素的利用和强调。
尽管有关围绕黄牛铺归属的争端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发展趋势,但此事件的最终结局事实上取决于特定时期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黄牛铺警备权最终划归国民政府鄂陕甘边区警备司令部辖制,正是这一内在矛盾运作的必然结果。
本文最后,通过分析政区调整过程中地方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角色的意愿表达及妥协互动,得出结论:政区调整过程是当时当地当事人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不断博弈和妥协的复杂的动态过程,最终达到的是能使各方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
本个案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政区调整过程中往往牵扯地方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其历史过程的考察,可以为我们找到一条观察地方社会现实运作的窗口,围绕传统的政区调整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近代乡村社会认识的不断拓展。同时,亦可藉此丰富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现有时域,促进学科进一步向前推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