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苗族歌鼟——靖州锹里地区多声部民歌调查研究

关键词:苗族歌鼟,多声部,源流,演唱形式,音乐本体,现状与保护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苗族歌鼟”流传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锹里地区”,它是当地苗、侗族人民主要在与婚恋相关的民俗活动中用“酸话”演唱的一种以多声部为主的民歌。“歌鼟”具有稳定的多声织体、规整的唱词结构、固定规范的演唱形式以及丰富的题材内容,是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独具特色的成熟民间歌种。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歌鼟”这一音乐文化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详尽地分析了歌鼟的音乐形态,并从歌鼟的音乐形式及承载它的民俗活动等音乐文化现状出发,结合歌鼟生存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以演唱歌鼟所用语言为汉语方言“酸话”而非苗、侗语这一令人颇为费解的现象为线索,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将“歌鼟”作为民族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予以展现。
本文由四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生存背景”。介绍了“苗族歌鼟”流传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生态背景,着重叙述了孕育歌鼟的土壤——“与婚恋相关的民俗活动”,为本文对歌鼟的研究提供支撑。
第二章“歌鼟概况”。本章先从横向上对歌鼟活态的各个细节进行了详细的描写,重墨于歌鼟“讲、领、和”的演唱形式及其相对应的唱词排列规律,以彰显歌鼟的独有特色;然后,以苗、侗人民演唱歌鼟所用语言为汉语方言“酸话”而非苗、侗语这一令人颇为费解的现象为线索,纵向考察了歌鼟的发展历程,探究出三锹乡凤冲寨是歌鼟在锹里地区的发源地。纵横两方面的研究,展示出歌鼟这一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音乐文化现象。
第三章“音乐本体分析”。运用音乐理论对歌鼟歌调的音乐形态进行分析后发现,多声部歌鼟歌调的多声织体类型为支声型;歌调结构为非规整性的乐段结构,并普遍形成词曲关系的“破句”现象;旋法总括为谣唱型与舒唱型两种。这些普遍且稳定的音乐本体现象透视出锹里人独特的音乐审美取向。
第四章“歌鼟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本章主要从歌鼟的生存现状、保护现状及其多元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当地群众在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下的民间自发保护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结合当今歌鼟社会功用的嬗变,对歌鼟的生态保护方面提出了个人观点;并从现今歌鼟的生存境况出发,对歌鼟在语言方面的多元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