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音乐,传播,有效教学
● 参考解析
本论文是以当代传媒迅猛发展为背景,以音乐审美教学冲突为导火索,针对有效音乐教学而进行的一项研究。它也是音乐传播与音乐教学二者交叉所形成的研究,学科性质上属于音乐教育学的一个研究分支。
教育学和传播学基本理论显示,音乐教学是音乐文化传播洪流中的一个分支,它“具有一般传播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和受众,是一种音乐信息传播活动”。[1]从学科运行根本出发去研究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具有独特效率的。
音乐传播飞速发展使学生音乐学习的资源、环境、能力得到极大增加和丰富,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变化;改革开放也促使社会音乐与学校音乐形成了迥异的对比。这些因素的结合最终导致音乐教学的审美导向与审美需求之间产生错位与矛盾,造成低效甚至无效音乐教学的产生。
因此,要想使音乐教学呈有效化,笔者以为还必须让它与音乐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达成学校音乐教学和音乐传播之间的有效衔接,消除二者错位状态。在研究中,笔者针对设想首先进行了理论论证,其后,调查了当前学生音乐学习的课堂认知与传媒认知两种方式。进而结合音乐文化传播、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其环境等进行音乐有效教学研究。
继承以往有效教学研究,笔者提出,音乐传播视野下的有效音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综合体,主要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环境和评价机制等因素构成。音乐教学的有效度与音乐传播的结合度有着密切联系。
针对于此,笔者结合自己调查和前人研究提出以下几点:
在音乐教学内容上,多元音乐教育,不仅是在形式内容方面,更应该在审美价值方面实现多元,注重时刻把握音乐传播的审美趋向,将本土音乐、生活音乐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
音乐教学形式与过程上,应该将情境塑造全方位多媒化,拓展课外自学与实践活动,课堂预留空间开放化,注重教学环节的系统运行,借鉴传播手段的发展成果;
音乐教学评价与反馈上,应借鉴传媒领域做法使评价专业化、职业化,同时又跨学科、跨时段的交叉式评价;加强音乐教学的反馈工作,完善教学环节链,给音乐教学以及时的有效反馈。
[1] 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王建元 ,258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