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心经,禅宗,般若,诠释,体证
● 参考解析
般若思想是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基础,也是印度佛教中两大派别之一空宗的主要思想。禅宗是中国佛教中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宗派。印度的般若思想传入中国,再经过中国僧人的吸收和转化,之后既成为禅宗思想的主要渊源,也是禅宗所要诠释和体证的主要思想。
《心经》是大乘般若理论的浓缩,又在中国佛教和禅宗中非常流行,对禅宗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心经》作为对象,研究禅宗对《心经》的诠释与体证,可以考察出禅宗对般若思想的吸收和转化,了解禅宗的思想内涵及思想来源;也可以了解禅宗的风格特色,考察出印度般若思想在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在具体论述中,本论文首先从历史史实方面来考察《心经》和禅宗的互动关系。先从思想史角度,阐明《心经》是般若思想的代表性经典;接着从宗教史的角度,分析《心经》在中国及在禅宗中流行的成因。接下来,考察现存的文本,陈述禅宗对《心经》所做的注疏,总结禅宗注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会通禅宗思想,运用禅宗风格等方面。
其次,从思想方面考察《心经》的般若思想和禅宗的关系。通过思想和文本分析来对比般若思想和禅宗思想,揭示双方内涵中的共通之处,可以从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两方面来总结。以此为基础,接着具体地从两方面来分析《心经》般若思想对禅宗的影响。一是禅宗所依经典,即般若类的《金刚经》和宗密所说以《心经》思想为代表的“密意破相显性教”;二是禅法传统,宗密所说禅宗三大宗风之一的“泯绝无寄宗”,其思想和方法正是源自般若空观。
本论文的重点内容是通过对《心经》、禅宗对《心经》的注疏、禅宗语录中有关《心经》般若思想的相关文本的对比,运用哲学思想的分析方法,来看禅宗对《心经》思想的诠释与体证。禅宗对《心经》思想的诠释,主要体现在五蕴皆空、色空不二、诸法空相、悟无所得四个方面。禅宗是重实践重体证的宗派,从禅宗语录可以看出,禅宗对《心经》般若空观的体证,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明心见性的直捷风格来达到《心经》所要遮诠的般若空观,二是以种种圆融无碍、自在洒脱的心境来表现《心经》心无挂碍、究竟涅槃的悟境。
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一、从禅宗对《心经》的诠释与体证中可以集中体现出印度般若思想与中国禅宗的交融;二、从禅宗对《心经》的诠释与体证中可以体现出佛教的中国化历程。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一是研究角度新颖,即从对《心经》这样一个短小的经典的思想史考察角度,去研究般若思想和禅宗的交融这样一个在禅宗研究和中印文化交流研究中都比较重要的主题。二是研究意义重要。以往对《心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版本及其本身思想上,很少有人研究《心经》在中国禅宗语境中的接受与诠释,这可以说是完备了《心经》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中国禅宗与印度般若思想的关系研究上,以往学者多从源头上来追溯,很少象本论文一样既上溯源头,又充分关注到其思想在禅宗实践中的重新诠释与具体运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