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论蔡元培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

关键词:蔡元培,中西融合,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840年之后,中国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结束了高高在上的辉煌,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相继失败,随之国土被侵,民不聊生。国难当头之际,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认真思考素来引以为傲的本国文明和认为陌生落后的西方文化的真正意义。在这种自我反省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西方文化的进步,值得当前的中国借鉴。由此,向西方学习慢慢形成一股社会思潮,思想涌动最活跃的文化界成为这一思潮的先锋,他们大力介绍并引进西方文化与艺术,企图改变中国文化的落后,力挽狂澜。
蔡元培是些人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位试图拯救中国落后面貌的知识分子,他开始以推翻清政府封建腐朽的制度、建立新式政权的方式来救亡图存,然而在现实面前,他的这个愿望只是一厢情愿,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必须接受改造才能实现新的进步。正是因为蔡元培自身的种种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他远赴欧洲求学数次,深入学习和研究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先进性,并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来改造中国文化思想,走“中西融合”的发展道路。
文人画这一中国绘画的精髓,发展到晚清已经失去了本真的韵味,过分追求神似,一味摹古而缺乏创新。康有为、陈独秀等对其进行了批判,并以此为切点来探讨中国文化艺术的改造。蔡元培在这些方面比他们走的更远,在蔡元培眼中,运用科学方法来作画的西洋画是当时最先进的绘画手段,中国画要学习西洋画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作画时不拘一格,并将中国画的写意传统与西洋画的科学写实主义相互融合,使中国画走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道路。他试图引进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段,以中西融合的方式为文人画注入新的因素和方式来改造他认为日益僵化的旧文化旧艺术。更提出“美育代宗教” 的观点,从根本上提高中国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从而使国家获得发展。
蔡元培理性地看待中西文化的不同,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看到了西方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通过这种中西文化的取舍与结合,试图探寻出一条改变中国文化落后状况的发展之路,他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始终倡导“中西融合”的观念。正是在蔡元培等人的大力影响之下,一批批有志青年怀着救亡图存理想的远大抱负,走出国门,去西方学习以前蔑视的西方文化,包括思想、文学和艺术。
 蔡元培提出的“中西融合”的思想,对其后的艺术发展和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上半叶大批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成为蔡元培思想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他们将自身的中国传统艺术背景和留学西方的艺术经历融为一体,坚持以中西结合的方式来改造中国传统美术,并建立了现代的中国美术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美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西方的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理论等也引入了中国。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人的艺术风格也由于各自的具体主张不同而各有差异,如徐悲鸿是古典写实主义的追随者,强调艺术的再现性,而林风眠、刘海粟则主张表现主义,认为艺术应当是表现而非再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们的一些方式还是保持了一致,如开设素描课,传授写实性知识与技能等。
蔡元培的“中西融合”思想,历经时间发展,在今天的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中仍然有相当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中西艺术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在今天的艺术创作还被广泛地使用,而且在传统艺术被越来越注视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与广泛学习西方紧密结合,继承传统、吸收新思想,这样的创新才能获得艺术的不断发展。而现在的美术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的过程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要发挥积极主动性,使自己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能够充分挖掘出来,双方思想上和方式上的互动,才能使现代教育目标得到最终实现。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