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哈萨克族小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分析

关键词:哈萨克族小学生,汉语介词,偏误,教学对策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介词是现代汉语虚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汉语表达语法关系的重要方式。而在哈萨克语中,没有介词这一词类,学生学习汉语时存在语法“缺格”。由于缺乏感性认识,介词向来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因此本文力求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哈萨克族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做出综合的、解释性的分析,并付诸于实践,通过教学实验的方式来检验本文的理论推测。全文共分五章:
第1章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梳理,简要的回顾了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汉语第二语言介词学习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叙述,认为明确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介词教学语法研究仍然稀缺,对偏误成因及教学对策更详尽的分析阐释更是寥寥无几。
第2章具体分析了哈萨克族学生介词学习中的偏误。通过收集语料(主要是作文)的方式,我们考察了哈萨克族小学生汉语常用介词的使用状况,找出了他们在学习中比较容易出现偏误的“被”、“把”、“在”,对这三个常用介词的偏误我们分别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
第3章探讨了引起介词习得偏误的内外因,对学生介词习得偏误的成因做了理论上的解释。本文把第二语言学习看作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能动过程,学生会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新语言规则做出种种假设,在交际实践中进行检验,得到反馈后不断纠正错误假设。由于学生不恰当使用学习和交际策略以及母语中介词“缺格”等因素,导致话语编制中产生偏误,以上是介词习得的内在原因。此外,教材和教学、学习环境等外在因素也是造成介词使用偏误的重要诱因,它通过内因诱发偏误的出现。
第4章在进行了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⑴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介词,因材施教,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偏误,以便提高教学效果。⑵使用实物教学,设置具体情景教学以及在教学中采取直接法和对比法交叉等教学方式。
第5章对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性作了总结。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