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文本解读,对话,细节,比较
● 参考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写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1]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率”。[2]语文新课改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对文本的阅读方面,能让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快乐、幸福的,从心底里涌起求知的喜悦的并不多。
当代许多课堂教学技巧灵活多样,可是学生的语文学习仍不得其门而入,是因为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讲了许多无效的知识或运用了许多无效的形式。在表面的热闹讨论中仍然停留于对文本的浅层理解或者脱离文本而做出的错误的解读。文本解读普遍存在贵族化、时尚化、政治化等问题。
论文通过教育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古今中外语文教学以及大量书籍、期刊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尤其对文本解读的中外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教学实践观察、调查、反思,在传统文本解读观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最终形成文本的有效解读观,即文本是未经读者阅读的存在形式,始终是一种敞开的状态。文本解读是多重的对话过程的“视野融合”,文本意义的生成是在作者、文本、学生、教师在交流、碰撞中思想的融合。
文本的意义存在不确定性,文本解读本质上是一个“对话”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是平等、民主对话中的首席,在非线性的互动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促进产生创造性的对话结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流程是:在与文本对话中体验,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交流,在与自我对话中反思,最终促进师生特别是学生的自我提升。
在文本解读教学过程中倡导语文本色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本的需要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让学生走进文本,沉浸在文本的美妙境界中,从细微处窥探文本的意义,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并学会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或作品。把课文当做例子,挖掘文本突出的核心价值,促进学生身心的成长,为学生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解读文本时要有“大语文”观念,通过细读文本和比较阅读把课内与课外相融合,运用不同的解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最终能够独立地解读文本,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