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从城乡的“夹缝”中走向阳光——延安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研究

关键词:延安,农民工,义务教育,成长,民工子弟学校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间的不断延长,人口流动家庭化的倾向愈加明显。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约有2亿多农民工,14岁以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达到1314万,其中6-14周岁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人数约为816万。伴随着城市中流动学童数量的不多增多,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及教育成为不可回避和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他们逐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弱势群体之一。跟随父母身边在城市里辗转流动的 “流动儿童”即本文的研究对象。“流动儿童”虽然随父母一起进入了城市,比纯粹的农村儿童更多的经历了城市生活,但他们的城市生活又绝不同于纯粹的城市儿童,具有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将来,将有大批城市的流动儿童通过接受教育或者从事工作的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市民,而他们的受教育质量势必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方式,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好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流动儿童自身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有利于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城市与社会。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为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做出了努力,制定的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市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这一问题涉及面广,存在的困难多,特别是制度上存在的空缺和错位,都使得流动儿童的教育仍然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研究通过对延安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情况的调查,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从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方面)、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态度、对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望)、人际交往(包括同伴间、师生间、亲子间)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学生自身、老师、家长、教育局工作人员等不同群体对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认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剖析其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方面,现行义务教育与户籍管理制度的障碍和经费问题是主要原因;学校教育方面,公立学校,如何接受更多的流动人口子女,农民工子弟学校,如何改善条件,更好地发展是主要问题;家庭方面,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流动性大、父母期望过高与现实的矛盾影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综合讨论国内外政策,试图为改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提出切实可行性建议:一、政府层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合理安排教育经费,加快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动态迁移机制;二、学校层面:充分利用资源,以大教育理念为指导,实现义务教育的机会和质量公平;三、家庭方面:在努力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注重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注。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