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学术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互动
● 参考解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间点上研究“学术中国化”思潮,梳理“中国化”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学术中国化”的内涵演变,探索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五四之后,“世界化”成为一种潮流,虽然打破了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枷锁,但是对本国传统的极力批判以及对外来文化的照搬照抄,始终难以建立起自己的新文化。进步知识分子不断自我反省,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化”的浓厚氛围已压倒“世界化”而在全国弥漫开来。从总体上说,“中国化”思潮的弥漫一方面是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不断碰撞中,国内进步知识分子不断自觉进行文化反思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直接引发了“中国化”思潮的出现,民族危机使得国人转而将视野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以求激发民族精神的文化财富。而以追求“民族的自觉和自信心”为目标的新启蒙运动所提倡的“中国化”的确准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和主题,所以毛泽东在各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探索基础之上,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积极地接过“中国化”旗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和原则。“学术中国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以后,是“中国化”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在学术领域内的体现,是学术界进步知识分子以其特有的敏感性而展开的一场学术运动。本文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别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演变,并介绍了当时的“学术中国化”运动。
本文的重点在于“学术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始终处于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学术中国化”运动是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以后在学术领域掀起来的讨论运动,是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学术界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学术研究中的运动。在该运动中,理论工作者或开座谈会,或发表文章,而讨论的范围涉及文艺、哲学等各领域。尤其是在国统区进行“学术中国化”的讨论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学术中国化”中产生了许多理论成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提供了理论和资料来源,同时涌现的一大批优秀的理论骨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软性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和领导着“学术中国化”运动,在该运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设立各种诸如新哲学会、中央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系统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加强与各理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开展党内学习活动,清除党内的错误思想,对以叶青为代表的假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确保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正确性。作为一种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的同时,必然要求在学术领域取得主
导型的地位,而“学术中国化”正是做了这项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引入学术领域,开启了学术运动的新时代。“学术中国化”取得成绩是因为党中央的关注和重视,反过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