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大众启蒙,个性启蒙,《讲话》,民族化,大众化
● 参考解析
解放区文学思潮是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启蒙作为贯穿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重要特征之一,深深地影响着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解放区文学思潮的核心内容是对文学大众化的倡导,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纲领性理论,对文学的大众化以及文学的普及和提高都做了颇有深意的阐释。可以说,深入了解解放区文学思潮的文学大众化内涵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特征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将解放区文学思潮放在启蒙的语境中进行探讨,对解放区文学思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考察,在史的意义上对解放区文学思潮的总体特征进行全新阐释,同时,对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大众启蒙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
本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要讨论的问题。
第一章 文学启蒙的中国化进程
本章主要是对启蒙的相关概念的阐述梳理,同时从史的角度来介绍启蒙的中国化进程。首先介绍五四启蒙文学思潮对西方的借鉴和对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开创性意义。其次,分析左翼文学思潮对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的传承与转变。
第二章 历史的抉择—大众启蒙文学思潮
这一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大众启蒙的角度论述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分别从理论指导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解放区文学思潮重要的理论纲领,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讲话,它不仅对以往中国的文艺现状做了深刻的总结,同时也开创了文艺的新时代,其对中国新文学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实绩给予的部分肯定,对客观现实,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存在的重视、对文学创作来源问题的深入阐述,以及对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互学习的观点的提出等几个方面。在《讲话》的推动下,解放区文学创作全面深化,本文根据解放区文学创作的不同文化底蕴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加以阐述:分别是以丁玲等人为代表的延安作家创作群体,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体和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体。正是在这些创作实绩的推动下,解放区大众启蒙文学思潮得以全面深化。
第三章 时代的回响—个性启蒙文学思潮
本章主要论述与解放区大众启蒙文学思潮相呼应的个性启蒙文学思潮:即以王实味为代表的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作家个性的个性启蒙文学思潮。同时,对其与大众启蒙文学思潮相互补充、瑕瑜互见的关系加以简要论述。
第四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启蒙特征
通过以上几章的论述,本章总结了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启蒙特征,即民族化与大众化、政治性以及雅俗合流的文学特征。
结语
新世纪以来,面对文学的日益边缘化以及受众知识层面的逐渐提高,如何在传媒技术不断丰富的当今语境中,保持文学鲜活的生命力,合理地处理文学的雅俗关系,在全新的语境中做好文学的普及与提高,使文学启蒙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使文学能够经受得住市场化的不断考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新世纪文学启蒙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在文学的雅俗合流趋势之中回归民族传统,使文学传承的意义更加鲜明,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