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面孔识别,种族效应,倒置效应,联想启动
● 参考解析
面孔是一种特征符号,它揭示着人们的身份差异和情绪状态,在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信息传达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孔识别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掌握人们识别人脸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探索视觉信息加工的模式,从而科学地解释与面孔识别有关的现象,为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提供新的依据。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亚洲人在观察异族面孔(欧美人脸)时,会概括出同一特征,即:高鼻深目。与对本族面孔的记忆相比,对其个体的面孔特征遗忘得更为迅速,对其面孔的再认正确率随时间的延续下降得更快,这种现象已被广泛发现并得到法律界和心理学界的认可,称为“异族效应”。目前,对异族效应的解释和它工作的机制还知之甚少。
以往的研究集中在异族面孔再认率普遍低于本族面孔上,这一结论被各种族的被试一再证实。神经生理学的证据提示,人们对面孔的加工激活了特定的脑区;人们对异族面孔的识别存在脑区上的兴奋差异。但对异族效应的影响因素,如:面孔方向(角度、正立倒立等)、社会文化背景、熟悉度及被试自身认知特点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设置三个任务难度不同的实验来揭示异族效应的影响因素,希望能丰富再认记忆的加工模型,补充异族效应的眼动特点。通过此研究,一方面探索正确辨认和错误辨认的认知加工过程,充实和丰富视觉信息加工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寻找判断人物正确与否的眼动指标,为面孔身份识别的应用和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实验一采用辨别任务,要求被试在限定时间内快而准地判定人脸的种族,记录反应时和准确率,考察不同呈现方式和熟悉度对判断的影响;实验二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在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判断人脸的性别同时记住他们。旨在考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负载提高了对面孔特征的加工还是干扰了对目标信息的整合。实验三采用启动范式,要求被试判定与目标面孔同时出现的词汇与面孔人物的关系。采集被试的眼动指标和正确率,旨在考察辨认人像的眼动差异和联想启动对不同种族熟悉人脸辨别的预测作用。
综合三个实验的结果,本研究支持以下结论:1无论种族如何,对名人的反应时均较短;对正立图片的反应时比倒立图片短;对东方人面孔的正确反应时显著短于对西方人面孔的反应时。2判断正立面孔种族的正确率均高于倒立面孔;对东方名人面孔的种族判断正确率低于对普通人的判断,但西方情况恰好相反。显示出对本族熟悉人判断的谨慎性。3对本族陌生人脸学习效果较好;对女性的再认速度较快。可能存在对漂亮面孔的加工优势加工效应。4正启动词汇为面孔识别提供了有效的线索,被试对这类面孔紧张度较低,判断用时较短。5启动词汇对倒立面孔的识别没有提示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