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卖官鬻爵,汉代,政治寻租,爵制秩序
● 参考解析
卖官鬻爵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先秦文献中对此问题已有述及。“买爵”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惠帝时期。汉武帝时,卖官现象已较为普遍,多次颁布“入物补官”、“入羊为郎”等诏令。“卖官”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灵帝时期。卖官鬻爵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在《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古籍文献中屡有记载。近代以来,学者多从行政学的角度定位并分析这一历史现象。本文立足于史实,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汉代的卖官鬻爵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绪论阐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之处,详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前人的研究对本文的写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卖官鬻爵的专著,前人的研究不够系统、全面,为本文的写作留下空间。
第一章研究汉代的官爵制度。职官制度被看作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四把钥匙之一。秦汉时期,二十等爵制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使命。因此,在研究汉代卖官鬻爵之前,了解秦汉的官爵制度是必要的。前人关于官爵制度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本章主要运用新出土的材料对前人研究加以补充,并将本文所用到的官爵制度的相关内容提前作以说明。
第二章研究汉代卖官鬻爵的概况。纵观两汉时期的卖官鬻爵,笔者将其分成三个时期,即:西汉前期——无害期、西汉中后期——变质期、东汉中后期——腐败期。本文省略了东汉前期的卖官鬻爵。东汉前期,尚未见到和卖官鬻爵有关的史料,笔者认为:此时期卖官鬻爵仍然存在,但是,因为东汉初的制度比较严格,这种钱权交易不像西汉时期那么猖獗;对此问题,孟祥才在《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作出如下解释:“东汉前期选吏尚名节,公开卖爵之事很少见于记载。中期以后,外戚、宦官的轮流擅权执政造成吏治日甚一日的腐败。卖官、买官成为一种公开的市场交易。”
第三章试图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解释汉代卖官鬻爵的原因。任何一个历史事物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卖官鬻爵的产生也不例外。正因为官能带来很多直接的好处,爵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拥有爵位即拥有诸多政治、经济特权,所以官爵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国家,具体来说,皇帝或者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是官爵的提供者,地主阶级、富人是官爵的需求者,而贫民百姓是爵位的零散拥有者,他们是爵的一个中转站。爵能给他们带来了短期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卖官鬻爵最终损害的是百姓的利益。
第四章首先列出了“两汉时期卖官鬻爵一览表”,根据此表分析汉代卖官鬻爵的特点。经过考证,得出结论:两汉时期,统治者尚未毫无节制地出卖国家权力。汉武帝时期开始出现卖官现象,导致吏治腐败。但是,两汉时期卖出的郎吏之官,其手中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权力。另一种情况是本握有实权的官吏为求得进身位阶而买官,买的只是一种身份地位,并不是实际权力。接着从国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三个角度总结卖官鬻爵的影响。
最后,对汉代的卖官鬻爵进行总结。卖官鬻爵出现之初,并不是“腐败”的代名词。汉初的卖爵活动,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汉武帝之后,官爵并卖,卖官鬻爵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东汉后期,初开西邸,榜卖官爵,导致吏治腐败,加速东汉灭亡。纵观两汉,卖官鬻爵是国家政治寻租、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对于卖官鬻爵问题,统治者把握了一个尺度,官场上并非全是乌合之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