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后悔情绪与投资决策行为关系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后悔量表,共同参照,股票投资决策,处置效应,预期后悔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正当以理性人为假定前提的传统金融理论受到现实情境中大量存在的金融异象、悖论及决策偏差行为的严重挑战时,行为经济学和经济心理学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从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出发研究决策偏差行为。大量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所犯错误中有70%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中国股市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面临着抵御来自各方风险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它也正面临着一个避免那些折磨着西方投资者的心理错误的巨大机会。可利用这个机会却并不容易,因为心理引致的错误往往是深植于心的。因而,首先要认识到这些心理弱点,然后尽力克服,才有可能避免这些错误。本文便试图从情感因素的角度来探讨和分析投资者存在的决策行为偏差问题,以进一步了解这些行为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发现隐藏于投资决策行为背后的逻辑。
论文主要从构建有效的后悔情绪测量工具、被试间设计方法在比较后悔度差异实验研究中的可行性以及后悔情绪对股票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探索,并且将前两项(研究1和研究2)有关方法论的理论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后面的应用研究(研究3)之中。在这三个相对独立的主题上,分别在测量工具、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与结论。
在对后悔情绪测量工具的探索研究(研究1)中,我们依据研究中对“后悔”与“失望”的定义及二者的核心特点构建了新的后悔失望量表,并将之与传统的单项目后悔及失望情绪量表进行了效度对比检验。实验结果显示,传统的单项目后悔量表与失望量表均不能有效地区分后悔情绪与失望情绪,其能否真正从质与量上测出研究中所界定的后悔这一心理量,效度令人质疑。而新建的“后悔失望量表”则能够有效地区分出后悔与失望,具有更高的信、效度。
研究2对比较后悔度差异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比较后悔度差异的实验中,采用以往研究一贯使用的被试内设计,差异有被夸大的倾向。而采用被试间设计,差异缩小或消失的原因并不在于缺乏直接的比较,而在于缺乏统一的比较标准。因此,采用被试间设计,并提供一个可共同参照的比较标准,可以解决此类实验不能采用被试间设计的困境。
关于后悔情绪对股票投资者决策行为影响的研究(研究3)分3个实验进行,分别对个体投资者在股价连涨和连跌时对未来股价变动的心理预期(认知方式)、交易行为倾向及预期后悔情绪对其决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面对股价连涨和连跌的时间序列信息时,投资者对未来股价的变动存在两种直觉性认知偏差:“赌徒谬误”和“手热现象”,总体来看,“赌徒谬误”式的心理认知强于对“手热现象”的认知而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现象在在股价连跌的情境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连跌时间越长,投资者“赌徒谬误”的心理认知也越强。实验也发现,“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过久持有亏损股票”的“处置效应”在这些投资者中表现明显,而且此效应在女性、学历较低和投资经验较少的投资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投资者的这些行为倾向与其对未来股价的心理预期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对决策失误的预期后悔度呈共变关系。这说明,当投资者对未来股价的心理预期与其对决策可能后果的后悔预期相背离时,后悔厌恶的情绪对其决策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将情感因素做为一个重要因素,与认知因素一起纳入决策模型的框架之中,才能更好地预测行为。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