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独立董事,公司治理,独立性,法律制度
● 参考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带来的企业全球化浪潮使得公司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一场公司治理改革运动。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即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公司治理改革中的热点。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监督制衡、科学决策等作用,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积极意义。我国顺应了这一潮流在上市公司中引进了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远远未达到制度预设的效果,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在实施当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在公司治理的视野下,联系我国实际,从构建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层面出发,以期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贡献自己的理论主张。
本文共分五部分阐述如何构建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第一部分独立董事法律制度概述,主要介绍了独立董事的一般理论以及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缘起和成因,为独立董事法律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论述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介绍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问题,这一部分首先论述了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介绍了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各自的概念界定及关系,接着介绍了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并对其进行评析,从路径的选择上最后引入了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而分析了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功能和效用。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其缺陷,引出我国引进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必要性,进而介绍了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引进的历程和实施现状;第四部分从内外部原因两大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及遇到的障碍。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效果之所以不佳,一是因为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运行的外部治理环境不完善,遇到了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法律法规不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发达及公司治理信用机制的缺失、与监事会职权冲突,制度兼容性差等外在障碍;二是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本身设计也存在缺陷,实践中很难发挥出其预设的效用,表现在独立董事在提名、选任、行权、履职、激励、责任、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独立董事在实践中“独立难”、“行权难”、“无时间”、“无动力”、“无监管”问题严重。第五部分针对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分别从完善法律体系、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合理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建立科学的提名选任制度、行权履职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文章得出结论,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引入独立董事法律制度是利大于弊的。但是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任重而道远。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进步不仅需要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其它制度的配合以及外部环境的支持。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