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荀子,孔子,教育思想
● 参考解析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这个意义使得教育无论在古今中外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先秦是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也是传统教育思想的源头,诸子百家都提出了对教育的相应见解,而向来注重人与人关系的儒家更是其中的卓越代表。儒家关于教育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乃至现在的教育,对现在的教育和和谐社会建设都仍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是先秦儒学的创始人,也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开创者,一部《论语》大部分言论都与教育相关,开篇即为专论教育的“学而”,可见其对教育的重视,他的很多教育思想,比如重视“以礼辅仁”,“仁礼结合”的教育,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建设,然后推己及人,这种“学为人”的教育一直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比如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是我国平民教育的源头;还有他关于学思关系,因材施教等具体教学方法的论述,也为后世教育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荀子是即孔子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他向来以孔子的正统传人自居,对孔子有极高的评价,他也极力提倡教育,认为教育是治理国家的前提,在教育上也成就突出,门下弟子众多,其中青史留名的也不在少数。他对孔子的思想有继承和批判的两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中很多有益部分,如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人的自我道德修养;他也提倡平民教育,甚至比孔子更进一步;他在教育方法上也对孔子有很多发展;另外,他的思想对孔子也有批判的一面,比如他认为人性本恶,教育只是为了化解人的贪欲,这就使他对教育的要求比孔子更为迫切,也更依赖教育的功用;他在“礼”的基础上还提倡“法”的教育,使礼制更具有可操作性,对现在的法治建设也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等等,使得他在教育思想上独具特点。从“性恶论”的理论前提,到“隆礼重法”的教育思想核心,再到尊师重教的教育理念,荀子的教育思想无疑更具有现实性意义,也更具可操作性,对我们现在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本文试图从荀子和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中归纳两者各自的特点,分析两者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简述两者的生平及教育成就,并从两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两者不同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两者在教育思想核心、理论基础、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教育观念上的相似和不同特点,并分析原因;第三部分研究两者在教学方法上和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上的相似和不同的思想,并分析其原因;结语部分是对两者教育思想特点的归纳总结,以及对当代教育工作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