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绥远,政治,现代化
● 参考解析
摘 要
绥远——这个曾经承载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厚重历史的实体,在内蒙古以及整个中国的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对于她的研究,似乎已经被学者们所忽略。绥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绥远地区的现代化是全国现代化的一部分。清末新政开启了绥远地区的现代化历程,经过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统治,绥远地区的现代化逐渐步入正轨。历史上的绥远虽然一直是塞外边陲,人烟稀少,但也绝对不是外人所想的蒙昧闭塞、地贫民瘠。有清以来源源不断的走西口人群,土默特、河套平原土质肥沃的农耕区,伊金霍洛、四子王旗等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以及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都是绥远地区蕴藏的现代化潜力。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地区,其现代化的过程都非常复杂,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一般来说,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是一个互动的整体,经济是其中最基础的因素,但在某些特殊的地区,政治在当地社会整体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与经济相同、甚至比经济更重要的角色。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选取了绥远地区的政治现代化作为研究对象。
清末,在强大的外力冲击下,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发展出现两种不同的方向:在本部各省,政治现代化趋向于政治制度的专业化分工和民权的争取;而在边疆地区,则凭借政府的蓄意经营,趋向于通过内地化,加强其对我中华文化的向心力,使边疆地区真正成为我国的一部分。这种来自中央政府的内地化政策,由于是有计划的经营、有保障的推进,所以边疆的政治现代化要远比本部各省成功。绥远地区就属这种情况。
绥远地区的政治现代化由于开始较晚,所以当时本地区的士绅缺乏觉醒的民权意识,加之推进其政治现代化的动因全在于中央的筹划和外敌的觊觎,造成绥远现代化的动力与其他地区不同:不是产生在绥远地区内部,而纯粹是由于中央政府的觉醒,选派有远见卓识的能吏前往经营。动力不同决定了现代化目的与结果的不同。因此该地区政治现代化的目的不在于民权的争取,而仅在于如何改革行政制度,如何使中华文化长久在此生根成长,使绥远与大陆本部密切结为一体。在此大前提下,内地化遂成为绥远政治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内地化就我国大陆各省而言,很难视为现代化的演进,但就移垦的边疆地区而言,则是其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1901-1937年间绥远地区的早期政治现代化进程。开始于1901年,因为是年清廷开始筹蒙改制,在绥远推行新政,绥远的现代化由此拉开序幕。止于1937年是因为全面抗战爆发后仅三个月,绥远地区即沦陷,战争打断了现代化的演进。本文拟从政治的角度,从边政理论的建设、行政机构的理性化和专业化、司法的独立以及警政的现代化等具体的层面来分析研究绥远地区早期政治现代性的成长与现代化的进行。并力图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演进的特点、规律,以期能够成为现在及将来的借鉴。特别指出: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其早期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内地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蒙汉人民利益的牺牲,生态环境的破坏,但这都是现代化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在绥远现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北京政府、国民政府都给予了不间断的经营和政策支持,不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方面都为绥远地区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