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唐代,宋代,服饰色彩,流变,社会心理
● 参考解析
服饰是时代氛围及精神风貌的反映,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服色则是它的灵魂。服饰色彩在古代不仅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被统治阶级所重视,而且它还是人类审美和不同人群等级标志的体现。古代的服饰色彩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社会心理的重要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现有的考古资料、绘画及诗词歌赋、笔记小说、回忆录等文学作品,对照历史文献,研究唐宋时期服饰色彩的发展脉络及演变概况,考察唐宋时期人们的着装思维及色彩观,比较唐宋服色的变化并探讨变化的原因,进而透视人们社会心理发展的轨迹,展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消融的合理变迁,从而对唐宋文化作出恰当的认识与评价。
本文主要包括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评述了唐宋服饰文化研究概况,点出目前研究成果虽较丰硕但在服色深层研究方面还需努力,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服饰观与色彩观。通过背景式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唐宋时期服饰观与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本部分主要论述了先秦儒家与道家的服饰观与色彩观,儒家提倡“为礼而饰”、“君子不重则不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服饰观,注重“五色”的统一与合“礼”合“仁”的象征色,强调“中和之美”。道家提倡“被褐怀玉”、“率性自然”等服饰观与“知白守黑”、“虚空”、“忘色”等朴素的色彩观。二家思想相互补充,奠定了中华民族服饰审美的基础。
第三部分论述了男子服饰色彩,包括唐代与宋代男子的礼服与常服服色、妆饰色彩及流行服色。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唐宋男子服色基本还是传统的“正色至尊”观念的体现,但在用色规则上亦有突破传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唐宋两代男子的服色变化不大,宋人在礼服中制度更为简洁。黄色在唐宋确立了至尊地位,成为皇帝的专用色,隋唐创立了“官品服色制”,实际上是强化了等级制度。
第四部分论述了女子服饰色彩,包括唐宋代女子礼服与常服、妆饰色彩。本部分重点对唐代女子的襦裙装与宋代的褙子及襦裙装的服色搭配进行个案考察,运用墓壁画、传世人物画、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资料相互印证,总结出各时代女装的流行服色,展现出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审美风格与时代风尚。唐人喜欢用诸如红绿等对比色搭配,视觉冲击力较大,崇尚浓艳、华丽的色彩风格,且在各个时期表现出的风格也略有不同;而宋人常用两色的调和色,很少用饱和色,用色技巧更加成熟。崇尚淡雅、质朴、清新、自然的色彩风格,并在审美上出现“雅淡”与“俗艳”并存的现象。
第五部分论述了唐人与宋人的色彩观。唐宋时期对色彩的认识与把握较为成熟,都注重对传统色彩观的继承。唐代喜用红绿等极端对比色,而宋代喜欢用调和色,没有浓重色彩对比。在注重和谐基础上,唐代更多的体现出用色的反传统,而宋代更多的是体现出回归传统。
第六部分论述了唐至宋服色的流变及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变迁的状况。本部分主要以服色流变为主线,揭示出人们社会心理变迁的概况,并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科技、教育、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变迁的原因,挖掘出隐藏在变迁背后的动力因素。同时也关注了这种心理变迁对服色变化的反作用。如果从社会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唐宋是不可分割的:初唐至安史之乱前为人们的心理舒展期,安史之乱后至中唐为心理突变期,晚唐到五代为心理调适期,宋代则是心理平静期。当然平静也意味着积淀,中华优秀文化在宋代得以总结提升,形成了新的文化传统,确立了后世新的传统观念。
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结语,对全文的研究内容作一概括。并简单阐述了唐宋服色对今天服饰文化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