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寻找精神家园的困惑--论孔子礼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及其结构性矛盾

关键词:礼学,重心,“人本”,衔焊纽带,调整机制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孔子在继承殷周礼学“人本”与人文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巨变,提出“仁”的学说,并以仁释礼,丰富和发展周公的礼学思想,从而构筑了自己的礼学思想体系。
孔子的礼学思想体系具有统一性,但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上看,又具有极为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心矛盾。作为孔子礼学思想体系重心的礼意,包括了两个方面即“等级之礼”与“人本之仁”。孔子具有浓郁的西周情结,对于“制礼作乐”、奠定西周王朝鼎盛基础的周公,孔子更是神往。孔子的“等级之礼”与“人本之仁”都源于“周礼”,经过进一步的挖掘和诠释,又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对于礼学乃至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二者又在实质与发展趋势上具有矛盾性。孔子通过对人本之 “仁” 的开掘和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商周之“德”较为浓郁的血缘壁垒,从而为春秋礼学开辟了发展和繁荣的新路径。在动态的、人本化的理性的王国里,人,永远是一尊岿然傲立的丰碑,所以,“人本之仁”的着重点和归宿点在于人。因为“人本之仁”光芒的普照,政治、礼仪、礼器、忠孝、恭敬都不得不具备了人本的素养。在这里,最神圣、最不可动摇的动态重心和理性信仰,永远都是伟大而又独立的人格;最卑贱、最应该撕碎的,就是等级政治的禁锢。与此相对应,“等级之礼”的着重点和归宿点,永远都在于等级。在等级之礼现实的、动态的王国里,等级政治永远是一台毫无情面的“机器”,礼仪、礼器、忠孝、恭敬都是“机器”的附属部件。于是,包含着人文精神的人本之“仁”,只能委曲求全、屈尊下驾地充当维持等级政治正常运转的“润滑剂”。在这里,最根本、最神圣、最不可动摇的动态重心和实践归宿,是无情的等级;最飘忽、最卑贱、最易于扭曲的细枝末节,是人。面对等级之礼,无有独立人格,甚至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孔子礼学思想体系的重心矛盾,使孔子无时不处于困惑之中。
??? (2)衔焊纽带的矛盾,即血缘纽带与泛血缘纽带相矛盾。孔子的礼学思想体系是血缘纽带和泛血缘纽带共同贯穿衔焊的产物,但是,血缘纽带与由此推衍而形成的泛血缘化纽带之间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血缘纽带的现实性、人伦性与泛血缘纽带的宽泛性、超验性的背扭。②血缘纽带的绝对性(固定性)与泛血缘纽带的相对性(可变性)的彼此撕扯。③狭隘、封闭的血缘亲情与泛血缘化的人本、人文的矛盾。④血缘性家(家族)与泛血缘化国(天下)的矛盾。
(3)调整机制的矛盾。“自省”、“教化”和“中庸”作为孔子礼学思想体系的三大自我调整方式,看似极为完善,其实都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孔子礼学思想体系结构的矛盾性,乃是孔子构建礼乐文明社会理想受挫、寻找精神家园遭遇困惑的主要动因,但是,孔子礼学思想体系也正是因为它的结构性矛盾,这才包含和孕育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进而对中国后来的政治与儒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化孔子礼学思想的研究,对于更准确地理解和定位中国古代文化大有裨益。中国正处于转型阶段,若能从孔子礼学思想的研究中更多地提炼借鉴,将极大地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寻找与重建的步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