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本心与常道——工夫论视域中的吕大临道学研究

关键词:吕大临,道学,本体,心性,工夫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北宋道学是在批评佛老异端、汉唐儒学和不断检讨自身之理论建设的过程中兴起与发展起来的。其中,吕大临以道自任,先后问学于张载、二程,亲身参与了关洛两大学派的兴起和理论研讨,不但“尤严于吾儒异端之辨”,而且“通六经,尤邃于礼”,典型地反映了道学初创之时道学理论与儒家传统经学、礼学的互动和转化情况,展现出道学内部相近的问题意识和不同的学风倾向的相互激荡与融合潮流,其理论活动构成两宋道学理论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继承张载与二程的“天道性命”之学的理论前提下,吕大临承接《中庸》、《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之学传统,贯通并重释了《易传》的“穷理”与《大学》的“格物”等道德修养工夫;以本心为基点,以天道为根源,以礼教为常道,融合关洛两派学风,发扬了孔孟儒学“上达”与“下学”并重、“德性”与“礼法”兼举的精神传统;以注重道德修养工夫的理论特色和致思径路,拓展了北宋道学“本体宇宙论”建构的理论规模,亦由此提出如何通达“道体”并使之向实然世界中落实的问题,参与实现了道学理论从注重挺立道体向注重工夫呈现的话语转换。在工夫论的视域中,吕大临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诠释,细致地阐述了道学理论对实然世界、心性本体与为学过程的精深理解。
依照儒学传统,实然世界的存在内涵着本然世界的价值秩序,气与礼就居于这样的“存在-秩序”结构之中。作为现实世界存在的重要构成要素,气是生成万物的物质性本源,礼则是天地秩序的具体性体现,由此规范着每一个社会个体在宇宙整体中的具体存在位分。从道德修身的工夫论角度讲,气构成了天人物我相互“感通”的基础,礼则效法天地气化之道,以对身心生命的“敬养”为其意义归旨。在感通与敬养的过程中,实然世界之中所蕴含的本然秩序被重新体认与展现出来。
气与礼的现实存在提出通向本然世界的必要性,感通与敬养则为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但心和性才是真正能够进入本然世界的内在基点。道学理论把“天道性命”贯通起来,不但要为人伦常道提供一个超越的理论依据,而且要使这个超越之源能够向现实人生和社会人伦落实,从而为道德实践提供根本性的动力。性正是落实天道流行的基点,由此便提出从自然宇宙实存向价值秩序本体复返的要求,心则是人伦实践的动力。性由心显,“尽心”便能“成性”,这构成了道学理论的根本修养工夫。
作为道德实践的成性,不仅需要成己,亦需成物,因而格物与穷理便成为道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万物之理,同归于一,圣人之“道”是由诚而明,圣人之“学”则是由明而诚。成物的前提在于由物达于理,因而由明而诚在道学之中的工夫论意义更为切实。同时,正是“自诚明”才为“自明诚”提供了最终的人生理想境界和工夫修养目标,因而由诚而明在为学过程之中的意义同样重要。“穷理”之学,拓展了道学由知到行的下学上达工夫;“诚明”之道,则为道德修养提出了最终的境界指向。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