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朱鹮,再引入,日活动行为,保护对策,宁陕县
● 参考解析
朱鹮是国际濒危物种,经过中国政府和研究人员20多年的保护工作,中国朱鹮的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08年,世界上朱鹮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数量分别达到了600余只和630余只。但朱鹮野生种群只有一个,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很可能给现有朱鹮野生种群带来毁灭性打击。因此,于2007年在陕西省宁陕县寨沟村开展了朱鹮再引入工作,欲建立朱鹮异地野生种群,使朱鹮能够稳定增长,彻底摆脱濒危状况。2007年和2009年分别放飞26只和10只笼养个体,目前已经形成5个繁殖配对,成功繁殖后代11只。
为了确定朱鹮再引入种群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于2007年6月~2009年9月,对朱鹮再引入种群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不同时期朱鹮活动时间不同,主要表现为平均觉醒时间:繁殖期(5:34)最早,游荡期(6:34)次之,越冬期(7:42)最晚。而平均夜宿时间则相反,越冬期(17:44)最早,游荡期(18:38)次之,繁殖期(19:55)最晚。因此不同时期再引入朱鹮日活动时间长短为:繁殖期(14.35h)>游荡期(11.92h)>越冬期(10.03h)。
不同时期朱鹮各种行为时间分配主要表现为:繁殖期、游荡期和越冬期都以觅食行为为主,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43.99%、65.99%和59.11%。另外,在繁殖期,繁殖行为所占时间比例也较高,为36.61%。不同时期朱鹮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三个时期的觅食、理羽、运动和繁殖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静栖与其他行为差异显著(P)。
不同时期朱鹮各种行为的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为:繁殖期的活动节律性不明显;游荡期的觅食高峰期在8:00~10:00和14:00~16:00,静栖12:00~13:00和19:00~20:00,理羽和其他5:00~7:00和18:00~20:00,运动在5:00~6:00和18:00~19:00;越冬期的觅食行为集中于9:00~17:00,静栖、理羽和其他时间的高峰期都在7:00~8:00和18:00~19:00,运动在7:00~8:00。同时,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时期的朱鹮活动规律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通过对再引入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的季节差异的分析,表明这种季节差异是日照长度、气温变化和朱鹮自身需求与状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再引入朱鹮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的性别差异表现为:雌性朱鹮的平均日活动时间(11.71h)比雄性朱鹮(11.41h)长。雌性朱鹮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觅食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45.26%和63.82%,都要略高于雄性朱鹮(42.09%和60.87%)。另外,雌性朱鹮在非繁殖期中的运动行为的时间比例(3.77%)较雄性朱鹮(3.66%)多,除此之外,各时期的其他各种行为的时间比例都较雄性朱鹮少。因此,从行为等方面分析,雄性朱鹮的适应能力要略高于雌性朱鹮。但不同性别间的这种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再引入朱鹮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的年龄差异表现为:幼鸟的平均日活动时间(13.65h)比成年朱鹮(10.73h)长。觅食和静栖行为所占时间比例(58.50%、23.08%)要略高于成年朱鹮(57.29%、16.33%),其他各种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均小于成年朱鹮,与其他个体不同的是幼鸟的各种行为中还包括有追赶亲鸟求食的行为。但不同年龄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的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幼鸟在学习阶段生存行为能力较成年朱鹮低,但通过学习可以较快的适应野外环境。
再引入朱鹮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的放飞时间差异表现为:新放飞朱鹮的平均日活动时间(12.22h)比已放飞朱鹮(10.73h)长,其觅食行为所占时间比例(73.24%)明显高于已放飞朱鹮(57.29%)(P),并且觅食的活动规律与已放飞朱鹮也有显著差异(P)。这表明新放飞朱鹮的觅食等野外生存和适应能力较差,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野外学习和适应才能适应新环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