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中国大鲵,嗅觉系统,眼球,胚后发育,组织学
● 参考解析
?????????????????????? 摘 要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中最大的珍稀动物,国家Ⅱ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有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大鲵是研究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历史的好材料。
本文主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及光显微数码照相系统,对大鲵的嗅觉系统和眼球胚后发育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观察,旨在为大鲵的胚后发育、人工养殖及资源保护等积累和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
1.大鲵嗅觉系统由主嗅觉系统(VOE-AOB)和犁鼻系统(MOE-MOB)两大系统组成,主嗅觉系统主要包括嗅器和嗅球,犁鼻系统主要包括犁鼻器和副嗅球。犁鼻器与嗅器共同位于嗅囊内,其中,犁鼻器小,嗅器大,犁鼻器位于嗅器腹外侧的后半部,犁鼻器的后部通过一小孔与嗅器相通。嗅器的粘膜上皮有嗅上皮、呼吸上皮与非嗅上皮的分化,嗅粘膜上皮下有丰富的Bowman’s腺。犁鼻器的腹内侧可见许多犁鼻腺。嗅球与副嗅球均很发达且具典型的4层板层结构,从浅到深依次为神经纤维层、小球层、僧帽细胞层、内颗粒细胞层。
2.在第Ⅰ、Ⅱ、Ⅲ、Ⅳ、Ⅶ、Ⅷ、Ⅹ期等7个胚后发育期,大鲵嗅觉系统的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变化。在出膜第1 d(第Ⅰ期),嗅基板已开始凹陷,在脑的腹外侧出现了嗅原基(olfactory anlage);在出膜第5 d(第Ⅰ期),嗅基板继续凹陷与嗅原基相接触共同形成嗅窝(olfactory pit)。在出膜第7 d(第Ⅱ期),嗅囊形成,嗅囊的上皮细胞开始初步分化。在出膜第11 d(第Ⅲ期),犁鼻器出现,但还未见细胞明显的分化;嗅上皮的游离面明显出现了纤毛结构。在出膜第19 d(第Ⅳ期),嗅上皮明显分化为支持细胞和嗅细胞,固有层出现了少量的Bowman’s腺。在出膜第31 d(第Ⅶ期),开口后的幼鲵嗅器和犁鼻器较开口前明显发达,Bowman’s腺增多,出现大量的犁鼻腺。在出膜第66 d(第Ⅷ期),在嗅器后部出现了嗅板;在出膜第100 d(第Ⅷ期),嗅球和副嗅球特别明显,已具有典型的4层板层结构。在出膜第360 d(第Ⅹ期),Bowman’s腺较变态前显著增多,犁鼻器和嗅器发育也趋完善。
3.基于以上结果以及有关文献,本文认为,大鲵具有犁鼻器;犁鼻器在两栖动物的幼体阶段已经出现,并不是在变态期才发育的;大鲵嗅囊具有不发达的嗅板结构;大鲵的嗅器起主要的嗅觉功能,而犁鼻器只起辅助作用。
4. 在第Ⅰ、Ⅱ、Ⅲ、Ⅳ、Ⅷ期等5个胚后发育期,大鲵眼球的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变化。
在出膜第1 d(第Ⅰ期),大鲵眼球的基本结构已经发育但还很不完善:视杯已形成,且已分化为色素上皮层与神经细胞层,其中神经细胞层的神经母细胞未见分化;晶状体已形成,位于视杯的开口处,视杯腔明显;晶状体已分化内外层两部分,其中外层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呈立方形。在出膜第7 d(第Ⅱ期),神经母细胞已经明显地分化为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脉络膜形成。在出膜第11 d(第Ⅲ期),晶状体向视杯腔内陷与视网膜节细胞层的内表面相贴,使视杯腔消失。在出膜第19 d(第Ⅳ期),巩膜和脉络膜已经发育完全;视细胞层已分化为视杆细胞与视椎细胞。在出膜第36 d(第Ⅷ期),晶状体中央的纤维层与周围的上皮层清晰可辫,且两层均呈均质状。在出膜第36 d后,大鲵的眼球结构已经发育完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