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董其昌,南北宗论,顿悟,寄乐于画,淡
● 参考解析
中国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画在审美取向和绘画本体上都发生了诸多的流变。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兴亡更替,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已有衰落的趋势。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必然会要求中国画的发展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要求它能够表现新时代的精神文明。文人画在这时便应运而生,它是中国文明的集中体现,在美术史上是一个突出的艺术现象。绘画本体的发展离不开绘画理论的指导,在中国画理论的指导作用下,中国画会发生根本的改观。在绘画发展以来,这些有着重要影响的画论包括: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五代宗炳的山水画论,宋代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画论”以及明末董其昌的“南北宗”理论。这些画论的提出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人画家大都受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的影响很深,所以其中许多文人画家均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及对“禅学”思想的深入研究,他们在绘画上追求的艺术境界以“禅境”为最高宗旨。所以,文人画的出现,使得儒家要求绘画“成教化,助人伦,明劝戒,著升沈”的主张被禅学思想中平淡而空灵的意境所超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这同时也充分地表现出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倾向。
晚明是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董氏作为朝中一员,与其他士大夫一样,也怀有“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他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朝廷的腐败,仕途的坎坷,使他不再醉心于朝政,不再寄希望于统治者。这一时期哲学及文学的发展加之禅学对他的深厚影响,使他开始重新投入到绘画的怀抱中。董其昌是明代晚期极富盛名、最重要的画家兼理论家,是画坛的领袖。作为文人画的集大成者,他创立了“松江画派”,这一画派成为文人画的代表,使文人画在画坛上取得了正统和主宰的地位。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论”,此论对山水画进行了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在“南北宗”理论中,他推崇南宗画,认为南宗是“吾曹”应学习的,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家的文化修养及思想境界,强调“顿悟”即“一超直入如来地”的修行方式、“寄乐于画”的创作态度及“古淡天真”的艺术境界,认为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既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其观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南北宗论”同时也助长了绘画上的宗派之争,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本文在研究董其昌绘画作品的同时,分析其文人画创作思想对艺术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发掘其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禅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