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香港小學,普通話,語文,实验
● 参考解析
自1997年回歸祖國後,香港與祖國的關係唇齒相接,普通話在香港各个階層都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在政治、社會、經濟和教育上,普通話的地位也明顯比從前提升。為了回應社會對普通話的需求,近十年以来,教育界十分關注对學生普通話能力提升。上個世紀末,普通話仅仅被定為中小學的一门普通課程,从小學階段四年級開始开课,并且每週只有一節課時。1998年香港回歸後,普通話正式被定为中小學的核心課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推行。至1999年,為了提高學生的普通話能力和學習普通话的興趣,香港一些小學開始在校內推行“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的政策。這一策略無疑是學習普通話的新里程碑,是學習中國語文的一個大突破。那麼,究竟使用普通話學習語文,能否提升學習者的語文能力,使学生受益?
为了探究此问题,筆者的學校從2003年開始试行有关的語文改革,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的政策。为了取得客观数据,对比在不同学习环境之下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学校以一年级作为试点,保留两个传统班(以粤语作为教学语言),设立两班实验班(以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的方式进行改革。让实验班的学生接受六年的相关培育,六年后再根据他们的评估表现,作数据分析,以此作为检讨及改善语文政策的依据。本文便是通過對比實驗班及傳統班在不同範疇的語文能力(聆聽、朗讀、說話、語音、詞彙、語法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探究在香港这个特殊的方言区,以普通话教授语文的成效及其可行性。並根據有關結果,反思香港現時“以普教中”在教學、師資、政策以及其他層面碰到的問題,並且提出有關建議改善方案。
根據研究的結果顯示,“以普教中”確實能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主要體現於學生語感的提升;在語文的運用上,實驗班的學生比傳統班學生更能使用規範漢語,而且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濃厚,信心也比較充足。然而,香港畢竟是一個方言區,要推行“以普教中”的語文政策,也面對著不同層面的問題:教育政策、師資、教材、各界人士的支持等。要有效推行“以普教中”的語文政策,非得在教育政策、社會政策上進行落實的方案,並配合有效的執行方案不可。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