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斯大林时期主流文学再审视

关键词:斯大林,主流文学,红色经典,再审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循着前不久刚刚发生的波兰总统坠机事件,“卡廷惨案”又成了最近热议的话题。而斯大林无疑更是避不开的。近几年也开始出现了重新评估斯大林的声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们都知道,在整个的苏联历史中,斯大林时期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这个时期的主流文学更是打着特定时代的烙印的,苏维埃前半期的文学,其主流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它是一种新型的文学,与政治斗争密切相连。30年代以苏联文学为代表,出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繁荣,它们有着鲜明的无产阶级性和共产主义党性。这类文学具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但在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当政以来,文学也随着当局的政策的摇摆,掀起一股重新审视过去一切的思潮,开始批判之前“粉饰现实”的作品,重新提出作家要“写真实”。并且这一趋势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
对于斯大林时期的作品,人们是持不同意见的。首先我们要看到作品产生的时代,即那个年代苏联的现实环境中去。我们应当看到,优秀的主流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不仅仅是那一时代的表征,同时也是人类灵魂中伟大正面价值的标志。如安年斯基所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作品向他们年轻一代展现了一个“新的现实”,它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中可能放弃了对现实中某些问题的反映,但那毕竟是一个人以其全部的热情对生命价值如何实现的思考。这个时代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期,也是斯大林体制的形成时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人们是需要牺牲才能换取自由的,而今天的年轻一代在尽情享受着消费快感的时候,是否还需要类似保尔的那种体验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2002年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播引发了一场大争论,本文尝试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年近卫军》这两部作品,来阐发主流作品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可以想到,“红色经典”或许可以在精神缺失的新时代开发一片新的领地,并重建其宏大叙事的主导地位,当然需要伴随着的是人们对大众文化与私人叙事的厌倦。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斯大林”又成了一个热点话题,许多俄罗斯人开始重新评价斯大林的功过。重新认识斯大林,对于俄罗斯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重新认识历史的一种必然过程。并且这并不意味着是为斯大林“平反”或者要回到斯大林的道路上去,对于苏联解体后,经历了多年动荡的俄罗斯人民来说,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本文从这一现象背后挖掘出的其实质,进而联系斯大林时期主流作品进行重新审视。自1991年苏联解体之日起,苏联文学也已成为历史。而对这段历史的反思也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关注的话题。首先,对作为历史的苏联文学的回顾与思考势必成为对整个苏联进行反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此外,鉴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受苏联文学的巨大影响,这一反思和审视也自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自我反思的一种表现。
本文第一部分从十月革命开始主流文学作品由开始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色彩,到斯大林逝世后在“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历史背景下,主流文学开始灼伤后的反思,直至苏联解体后期随着政治气候和社会情绪的变化,主流作品的地位又发生了改变。通过分析斯大林时期主流作品的得与失,引发再审视的意义。?????????
第二部分具体首先介定主流文学和红色经典的关系。以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年近卫军》为代表从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出发,这些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最伟大最深刻地时代精神,是斯大林时期文学的主流。
第三部分虽然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旋律的社会主义文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这些主流文学在中国和俄苏文学发展史上也一直存在着批判地声音,从两国的批判视野下分析当时的主流文学作品。
第四部分试图明确斯大林时期这些主流作品再审视的意义。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它曾创造过辉煌,对世界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也遇到过挫折,有不少的教训可以吸取。在政治虚化和经济凶猛的今天,它们依然存在,并且隔着历史和人为多重交叠的一组棱镜,在多元文化氛围中经受着考验。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