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模糊数学模型,主成分分析,生态捆绑,榆林市
● 参考解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有关组织以及部分学者、专家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榆林市是集能源富集、生态脆弱等特征于一体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过渡的区域。作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其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以及自身的生态稳定与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定量评价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针对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发展模式,给出新的发展道路,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双赢”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归纳了国内外目前有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进展,阐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研究区域作了简单介绍。然后以抽样调查访谈、统计年鉴等数据和资料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和经济学原理等方法,从生态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研究了榆林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状况。
(1)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榆林市生态环境作出评判。评判结果表明:榆林市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较差。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综合概括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并对每个原因进行阐述,找出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榆林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耕地面积下降;③水资源短缺;④工业污染严重;⑤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大。针对这些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与措施,第一,抓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第二,主动投入一定比例资金专项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第三,开发研究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为未来榆林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榆林市经济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提取以及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作出评价。认为各行业经济效益、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是影响该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1991-2007年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① 1991-1993年:直线下降,其综合得分由-0.070变为-0.563;②1994-1999年:波动变化;③2000-2007年:直线增长,其综合得分由2000年的-0.446上升到2007年的2.280,增长速度较快。运用威廉逊(Williamson1965)在区域差异的研究中使用的参数:Mw’、Md’、Md来计算分析榆林市经济差异状况,研究发现:榆林市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南北差异上,即南六县与北六县区之间的差异;同时发现榆林市经济由于资源的分布不同以及开发时间不同导致了经济重心的位移变化,1990-2007年,榆林市经济重心经向移动了0.407°,纬向移动了0.117°。
(3) 针对榆林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生态捆绑发展模式,主要运用于生态环境与经济矛盾最突出的矿区。对榆林市这样一个资源富集区而言,此模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发展模式的定义、分类以及模式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以神木县大柳塔煤矿为例,运用新的模式进行了论证。为其他矿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为榆林市矿区未来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是榆林市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
(4)文章以典型的大柳塔煤矿为例,对新模式的实施途径进行了论证,分析了大柳塔煤矿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以后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规划,并且对其未来生产提出几点建议,为大柳塔煤矿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生产进一步绿色化提供参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