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问题:

题目:清至民国北川地区生态环境研究

关键词:清至民国,北川,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重大的问题之一,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而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历史问题。从环境史角度研究环境问题,将有助于了解和把握生态环境变化和变迁的规律,为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提供有益的借鉴。
北川羌族自治县作为“5·12”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本文探求了历史上北川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状况,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北川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由于资料的限制,本文选取清至民国为时间段,力求使这一时期北川地区的生态环境客观、真实的再现,并在此基础上,探求自然灾害和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本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学术史概况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的研究能丰富区域环境史的研究,也为生态恢复与保护以及北川地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二、选取了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这四个方面所能代表的环境信息,得出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北川地区在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四方面的实时状态并探求其变化情况。
三、讨论自然灾害对北川环境的影响。清至民国时期,北川地区自然灾害频发,除山崩以外,地震、水灾、旱灾及其它灾害发生的次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增加,灾害发生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小,频繁的自然灾害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大于以前的。
四、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本文选取农业生产活动。
北川地区本身是山地地区,很多地方不适于发展农耕生产,而在清至民国这一时期,政府多是以鼓励开荒地进行农耕为导向,其中清政府尤甚。随着在坡地上进行农耕生产,损毁大量森林,地表失去森林植被的保护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耕作土壤的贫瘠化。但民国时期并不是北川水土流失开始出现的时期,在清初期,北川即有普遍的水土流失现象。在坡地上耕种再加上当地的气候特征是引发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的加剧,区域性的气候、水文、动物资源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地区性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后,自然灾害随之增多,这从清至民国农业开发和环境变化的互动中也得到了证明。
五、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在得出以上结论的同时,也为北川的灾后重建提出了建议。

在线 客服